2009年現代文閱讀鑒賞命題角度解析及答題技巧指導8
來源:高考網 2009-08-17 22:30:22
福建卷
一、(6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
民間藝術與民俗生活息息相關,離開民俗就如同離開母體,民間藝術將孤立難存。只是由于時代觀念的變遷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變,民俗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傳統民間藝術要永葆青春,就要設法在變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比如,近年來一種兩三公分見方的"福"字很流行,常用來貼在電腦屏幕上方。別小看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數千年來民族傳統中的"過年"的情懷一下子點燃起來。這種現象還告訴我們,在時代轉型期間,其實不是人們疏離了傳統,而是傳統的情感無所依傍,缺少載體。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如今已成為法定休假日,有的傳統節日還在復蘇,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的民間藝術也將隨之有了寬廣的用武之地。
許多傳統的民間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由生活中的應用文化轉化為歷史文化,成為一種歷史的記憶、標志、符號,乃至經典。就像馬家窯的陶器,原來只是再尋常不過的容器,現在卻被視為藝術珍品,擺在博物館的玻璃柜里,甚至要裝上報警器保護起來。但是,也有許多傳統的民間藝術離開我們今天的生活還不遠,我們還不應"歷史地"去對待它們,而應當采取積極的方式,為這些民間藝術注入時代的活力,讓它們重新回到今天的生活中來。也就是說,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應當順應時代的轉型,做到既適應變化了的生活,富有時代的朝氣,又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著獨特的民族風格。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民間藝術要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變化中調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B.在時代轉型期間,傳統的情感并沒有消失,只是人們的心靈再也無法承載這份傳統的情感了。
C.許多民間藝術在發展過程中漸漸失去了它的實用功能,轉化為歷史文化,有的還成為經典。
D.應該通過努力,讓那些還沒有完全從生活中消失的傳統民間藝術,重新回到我們今天的生活。
2.下面列舉的現象,與文中"傳承傳統民間藝術"的主張不一致的一項是
A.在唐裝中加入一些現代元素,使這種服裝兼具古典韻味和時代氣息。
B.研究和借鑒馬家窯陶器的傳統制作工藝,用以開發新的陶器產品。
c.把傳統京劇《將相和》改編為西方話劇,增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
D.春節時,用"福"字剪紙代替過去的門神,使傳統的情感有所寄托。
1.B2.C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