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第16講 陸地環境的組成巖石與地貌)
來源:高考網 2009-08-17 10:56:39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第16講陸地環境的組成巖石與地貌)
[考綱要求]
陸地的組成要素。主要造巖礦物。三大類巖石。地殼物質循環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
[知識講解]
陸地環境是由地殼(巖石、地貌)、大氣(氣候)、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一、陸地環境組成--巖石
巖石圈包括地殼和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構成地貌、土壤的物質基礎,是生命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提供各種礦產資源。注意:巖石圈≠地殼
1、組成巖石的礦物
(1)組成地殼的化學元素:最主要的有氧硅鋁,氧最多占一半,硅其次占1/4,金屬元素為鋁。
(2)幾個概念:
礦物: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結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單質,地殼物質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常見的造巖礦物有石英、長石、云母、方解石。
礦產:巖石形成過程中有用礦物在地殼中或在地表富集起來,達到工農業利用的要求。
礦石:含礦產的巖石,優劣常用品位表示,有些巖石本身就是礦產如:石灰巖、煤、花崗巖、大理巖。
礦床:在一定的地質作用下,礦產的富集地段。有內生礦床、外生礦床、變質礦床。
巖石:一種或幾種礦物的集合體,如花崗巖是由長石、石英、云母等組成,大理巖由方解石組成。
下載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54471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