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地域文化與人口
來源:高考網 2009-08-11 17:02:37
第四節地域文化與人口
從容說課
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地理學對文化的理解是較寬廣的,它包括思想觀念、社會組織形式、工藝技術等。因此,地理學中的文化是指與自然界相對應的廣義的人類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地域文化則是指在一定地域長時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現象,如東亞稻米文化、南亞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創造的瑪雅文化等。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都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傳統,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傳統是由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同時,它也能夠對人類自身的發展產生作用。
學習地域文化對人口的影響,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在不同地區,人們對人口問題的看法不同。如晚婚的愛爾蘭婦女,主要受婚俗的影響。我國農村傳統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主要是受傳統農業文化的影響;當今大城市的許多年輕人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現代大城市文化的影響。可見,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地域文化能夠對人口的發展持續地產生作用。為加深學生對地域文化與人口的理解,教學中可多讓學生收集我國和西方國家在生育觀念問題上存在差異的材料,再結合這兩個地域不同的人口發展狀況,進行比較和討論,從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與人口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
教學重點
中國文化對人口的影響及原因。
教學難點
文化的含義,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準備
收集我國和西方歐美國家在生育觀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對其人口發展影響的相關資料、部分人口數據資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觀圖片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義。
2.舉例說明地域文化對人口的影響,分析產生影響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搜集資料,學會了解外國文化、中國文化的特點,總結歸納出地域文化對人口影響的方法。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全面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社會調查,運用生活實例,深刻理解文化對人口的影響,激發學生探究社會問題的興趣和熱情。
2.通過與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和全球意識。
下載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4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