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考物理新課改復習方案
2009-08-05 10:45:01網絡資源
目前全國有十多個省市已先后實行新課程標準,北京市2007年在高一新生中全面使用新課程標準及與之配套的教材,并將于2010年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考試大綱》命題。
新舊教材相比較,大知識結構、編排體系上都有較大變化,此外在教學理念上有不少改進之處,新教材更強調的是三維教學目標,既重視知識本身,也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和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的教育,更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等。
北京市自2007年高中新課改以來,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已經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2010年高考力求做到平穩過渡。
一、新高考與舊高考的不同:
(1)課標版《考試大綱》規定:必修1、2和選修3—1、3-2為必考內容,選修3-3、3-4、3-5為選考內容。其他省市,高考題中含必做題和選做題。北京市不講3-3,其余部分估計都是必考內容,不出選做題。
(2)北京物理新高考與舊高考的比較:
①考試科目:仍放在《理綜》中,題型和分數估計不會變化;
②考試內容:去掉熱學部分,增加相對論。其余變化不大;
③命題理念:相比較而言,更注重聯系實際、更注重考查知識的形成過程、更注意考查能力。
北京市2007與2008年的高考題,已經體現新高考的精神。典型題目有:
2007年第15題:關于的天體運動(本題體現了聯系科學技術的實際)
2007年第18題:子彈打蘋果(本題中的子彈實際是變速運動,但由于時間很短,因此可以按勻速運動處理)
2007年第16題: 研究影響家用保溫瓶保溫效果的因素(本題考查探究實驗的思想和方法)
2007年第23題:環保汽車 (本題體現聯系熱點問題)
2008年20題:關于斜面小車的問題:
(本題可能是體現新課標精神最突出的題,它不是考查具體知識,而是考查素質和能力)
2008年23題:關于風力發電 (本題體現聯系熱點問題)
2008年24題: 碰撞與平拋問題
(本題也體現出引導學生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內涵,重視分析問題的方法訓練等新課標理念。)
二、新課標物理教材與舊大綱版教材的主要不同:
1、結構不同:新教材按模塊編寫,物理理科共有必修模塊2個,選修3系列5個。每個模塊36學時,2個學分。理論上學生有選擇自由。
各模塊的內容大體如下:
必修1:直線運動、力和牛頓運動定律
必修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機械能
選修3-1:靜電場、恒定電流產、磁場
選修3-2:電磁感應、交變電流、傳感器
選修3-3:熱學
選修3-4:振動和波、電磁振蕩電磁波、光學、相對論
選修3-5:動量、原子和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2、理念不同:新教材更強調三維教學目標的落實,更強調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的教育,更強調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例1. 描述運動從位置概念開始
以前教材更多地強調了位移(雖然也說位移是位置的變化,但位置并不做為一個主要概念給學生)而不強調位置,現在則從位置講起。相應地變化有:
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