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學生進山拉練戒網癮 步行山路體驗生活
2009-07-29 14:07:44網絡資源
行走休息過程中,參加“拓展訓練”的兩名小隊員在吃咸菜和饅頭
參加“拓展訓練”的隊員和母親一起下山
戒網癮·行前檢查
身上不能帶一分錢
17名身穿迷彩服的中學生交出身上所有的零花錢和手機等物,并為“素質拓展訓練”做出行前最后一次檢查。在都市霓虹燈和月光反襯下,每個孩子的臉上都充滿了興奮。對于從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他們來說,能夠穿上酷酷的迷彩服,過上準軍事化的生活和經歷跋山涉水的驚險,這次“素質拓展訓練營”更像是刺激的野外探險。
但對于活動組織者王陽虎而言,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幫助營內7名網絡成癮的孩子戒除網癮。
戒網癮·徒步行走
數十公里無人掉隊
17名年齡在11-17歲之間的中學生連同5名教官一起,徒步走向30公里外的灃峪口,全程預計需要5個小時。既然是“軍事化”編制,自然不能馬虎。出發前小隊員們就民主推選了隊長、旗手,還設計出個性的旗幟。小隊員們這身裝備,引得周圍群眾紛紛駐足觀看。經過了一夜的“行軍”,第二日凌晨5時許,17名隊員安全抵達灃峪口。
中午1時,隊員們徒步向目的地西安市長安區喂子坪鄉進發。與前一日的行程相比,這一天沿210國道的17公里山路更富有挑戰性。天氣很熱,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遮陽。晚6時,17名隊員全部抵達目的地,沒有人掉隊,更沒有人中途退縮。
從第三日開始的活動則輕松了很多,與喂子坪小學學生的聯誼,體驗農村孩子的生活,與父母一起爬山等互動活動讓孩子們學到了不少東西。
戒網癮·體驗生活
感知貧窮淚流滿面
與以往說教式的戒網癮活動不同,此次活動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行動拓展”,即用消耗體力的方法來轉移上網成癮孩子的注意力,培養他們堅強不屈的意志力,再用團隊精神的力量感染每個人,達到孩子們的心靈感悟,以此主動尋找出自身的缺點。整個活動從活動組織者到教官,所有工作人員都是全程陪同隊員行走,并且吃住一起,沒有人坐車更沒人搞特權。
如果說前面只是準備工作,那么采用游戲、到農村體驗生活等互動環節則是真正的“對癥下藥”。由于父母離婚,爺爺奶奶去世,喂子坪小學學生、11歲的孟云只有與80多歲的曾祖母生活在一起。看見孟云家窮得只有一口為曾祖母準備的棺材,并且還是靠年邁的曾祖母撿垃圾撿出來的,隊員肖東感動得淚流滿面,表示對自己以前亂花錢上網行為十分悔恨。平時很少做家務活的肖東,破天荒地幫孟云收拾碗筷、洗衣服,并表示每年都會看望她。
戒網癮·攀登高山
母子同爬山兒子被感化
今年17歲的超超是此次訓練營中年齡最大的少年,也是網癮最嚴重的一位,就在半年前他還因上網離家出走過,現在更因為上網成癮已經輟學在家。由于沾染了不少社會不良風氣,剛參加活動時,超超滿口的臟話并且與母親的抵觸情緒非常嚴重,“我就是這樣子,從小到大所有的事都是家長給我安排,我不喜歡他們!”據他的母親介紹,由于夫妻雙方離異,兒子從小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初三時因為成績不好,加上迷戀電腦游戲被迫輟學。輟學后更是很少與母親交流,兩人說不上10句話就會吵起來,實在沒辦法只好把他“騙”來進行戒網癮拓展訓練。
活動剛開始,超超的排斥情緒非常嚴重,行動時總要落在隊伍的后面,與周圍同齡人也不說話。可是一件小事卻改變了他的看法,在“急行軍”時他不小心崴了腳,這時一位教官主動地攙扶著他走了一路。“行軍”路上,教官李鵬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他,并鼓勵他應該學有一技之長,為將來獨立做準備。在第二天隊員互動活動中,教官又讓他主動表演節目,培養他的自信心。種種努力終于有了效果,5月23日和家長一起爬觀音山的活動中,平時爬5樓都有點頭暈目眩的母親,竟然和兒子超超一起爬上1400多米高的觀音山頂。看著母親在山頂的留言本上寫下:“媽媽祝你成功!”很多年不太和媽媽說話的兒子深情地擁抱了媽媽。下山時,超超一直攙扶著媽媽走到山底。直到24日活動結束時,他向母親保證“一個月內不上網”。
活動結束后,記者調查訓練營中7名網絡成癮的孩子后發現,有5名孩子表示近期不會再去上網。
戒網癮·專家觀點
有助戒掉重度網癮
目前,青少年素質拓展訓練在國內并不稀奇,但把素質拓展訓練用于戒除青少年網癮,在全國范圍內還屬首次。對于這個新興事物,它究竟與“說教式”的戒網癮方法有哪些不同?它又適合于哪些人群?它給我們又有哪些啟發?
此次訓練營隨團心理專家張得樂說,這種方法屬于體驗式的訓練方式,它在短時間內在高強度外力介入下,能夠讓受培訓的人達到心理極至狀態,迫使他進行“感悟”,找出自身的缺點。相比之下,“行動拓展”的方法更科學、系統,但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用于戒除青少年網癮,則適用于重度網絡成癮的患者。
“一個問題孩子背后,必定有個問題家長。”活動組織者王陽虎說。據他介紹,訓練營中網絡成癮孩子的家長們有個通病,大都性格上有缺陷,或是非常急躁、或是很懦弱等等,不懂得如何讓孩子們合理度過閑暇時間,要么教育上就是放任自流,要么就是管理過嚴產生逆反心理,因此一旦孩子遇到挫折很可能通過網絡來宣泄,久而久之也就形成網絡成癮。只有找到孩子的“病因”,才能治療孩子網絡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