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實名舉薦制 公眾很難信服
2009-07-28 11:04:56中國網
今年高招尚未結束,北京大學已開始為明年的自主招生“打起了算盤”。日前,北大宣布明年自主招生將啟動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北大還有計劃建立誠信推薦檔案,確保高中校長為北大推薦優秀生源。(7月13日《北京日報》)
自主招生中的中學校長實名舉薦制優點很多,比如它減少了全國統一考試的環節,節省了招生成本;比如它有利于那些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長,但不是每門功課都很優秀的學生進入大學深造等等。
但是,要想讓這項制度發揮作用,還必須克服種種弊端,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首先,如何保證中學校長在推薦過程中的公平和公正?校長推薦制,校長具有了絕對的話語權,那么保證校長推薦的公平和公正,就是決定校長推薦制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而按照北大等高校的初步設想,目前還僅僅是依靠中學校長們的道德自覺和誠信自律。我們不否認絕大多數中學校長都是品德過硬,值得信任的,但是并不能保證所有的中學校長都能秉持公平和公正的原則,不會藏有私心,不會因為利益而放棄公平和公正。所以,在這一方面,必須有進一步的完善措施才行。
其次,如何保證推薦信息的公開和透明?既然要推薦這個學生參加大學的自主招生,甚至是不用參加任何考試就能直升大學,那么對于這個學生的基本信息,比如家庭背景,學習成績,因何原因獲得推薦,有無弄虛作假等等,都要一一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北大等高校雖然也有把擔任推薦者的校長和被推薦的優秀學生信息向社會公開的設想,但是對于公開的范圍,必須做進一步的具體和細化,起碼應該包括這些被推薦者的同學、老師,而不能籠統地稱之為“社會”。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作為全國統一高考的補充性措施,可以在自己的范圍內發揮全國統一高考所不能發揮的獨特作用,當然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但是要把這項制度貫徹好,發揮實際作用,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操作不好,它可能就會像現在的高考加分制度一樣:一部好經,卻被很多孬和尚念歪了,最終備受社會質疑和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