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專業介紹
2009-07-24 17:47:28復旦大學
高分子科學系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5月。前身為化學系高分子教研組(1958-1982)、高分子研究所(1958-1962)、材料科學系(所)高分子教研室(1983-1993),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從事高分子科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單位之一,也是國家首批建立的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的碩士點、博士點(1981年)和博士后流動站。
1994年2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建立“聚合物分子工程開放實驗室”。1999年9月,被確認為“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學科1996年被批準為上海市重點學科;1997年被列為復旦大學“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之一;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2000年被列為復旦大學“985工程”“重中之重”學科建設項目之一;2002年被評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列入復旦大學“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之一。2004年被列入復旦大學“985工程”二期創新平臺建設項目之一。
經過幾代人的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勇攀高峰,復旦大學高分子學科獲得了迅速發展,已初步形成師資力量雄厚,設備齊全的教學、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相結合的高分子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復旦高分子學科的主要創始人是于同隱教授。建系以來歷任系主任是楊玉良教授(1993-1995)、府壽寬教授(1995-1999)、楊玉良教授(兼,1999-2005)。現任系主任武培怡教授。
本系現有教職員工55人,其中教授18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19人),副教授14人。聘請沈家驄院士、吳奇院士、喬金樑研究員等為兼職教授。6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另獲海外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項。1人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劃,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2人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以楊玉良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研究群體獲得200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并于2005年底獲得繼續資助。以邵正中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研究群體獲得2006年度教育部“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楊玉良教授、江明教授先后于2003年、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邵正中教授、史安昌教授分別被聘為2006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
高分子科學系的科學研究在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的學科理論基礎上,沿著“分子設計——化學合成——結構與性能——加工成型——材料及應用”這一聚合物分子工程的構架,將高分子科學基礎研究與生命體系中的大分子與生命過程相結合,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高分子凝聚態物理、大分子組裝、天然及生物大分子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密切關注國家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發揮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長,在通用塑料、國防特種材料、醫用材料、汽車材料和電子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作出了貢獻。
多年來,該系一直承擔國家、上海市及部委的重要科研任務,是科技部“攀登計劃”、“973計劃”的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2項,主持重點項目4項。進入新世紀以來(2000-2006),發表SCI論文近600篇,在JACS、Angew.Chem.Int.Ed.、Adv.Mater.等頂級刊物發表了一批論文。邵正中教授關于“蠶絲和蜘蛛絲的性能相當”的觀點,與牛津大學合作在“Nature”(Vol.418,741,2002)上發表。一批基礎和應用研究項目獲獎。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和高校自然科學獎(一等)共4項;中石化科技進步獎(一等)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
高分子科學系為研究型的教學科研單位,科學研究和教學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理論學習與實驗技能訓練并重,注重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創新意識、責任意識和協作、服務、奉獻精神的培育。高分子科學系每年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在全國招收45名左右本科生,以“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招收碩士生30余名,博士生20余名。2007年春,在讀本科生182名,碩士研究生98名,博士研究生82名。由本系學生為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興家”志愿者服務隊,被評為2002年度“中國優秀志愿服務集體”和“上海市十大杰出志愿服務集體”。自建立碩士點和博士點以來,已授予碩士學位191人、博士學位53人,并先后有18人在博士后流動站工作。楊玉良教授培養的3位博士學位獲得者的學位論文分別入選2000年、2001年和2003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有4位碩士學位獲得者論文入選“上海優秀碩士論文”,4位獲“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自2003年起,實施與歐盟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計劃,選拔部分研究生去荷蘭、英國進修一年。
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自2004年起招收化學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
本系畢業的學生以綜合素質好,基礎理論扎實,實驗技能好,知識面廣,獨立工作能力較強而受到國內外用人單位的尊重和歡迎,在教學、科研、管理、咨詢、產品及市場開發等領域發揮著骨干作用。
自80年代以來,已出版了教科書、譯著和專著近20部,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提供了較為齊全的高分子教材。《高分子科學中的MonteCarlo方法》獲得“中國圖書獎提名獎”等多個獎項,《高分子實驗技術(修訂版)》獲得“上海市高校優秀教材三等獎”。系列教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實驗技術》在國內多所高校高分子專業教學中得到廣泛使用。
該系裝備了比較齊全的高分子分析測試儀器和加工的專用設備。在“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設項目支持下,增添了高分子學科專用儀器,如Infinityplus300WB固體核磁共振儀,NanoScopeⅣ原子力顯微鏡,FLS920穩態/瞬態熒光光譜儀,ARES應變型流變儀,X’PertPROX射線衍射儀,VEGA5136MM掃描電子顯微鏡等。設有高分子專業資料室,擁有3100m2實驗大樓和專業教學實驗室,為教學和研究工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環境。
該系與國內外高分子界交往密切,學術交流活躍。同美國麻省(UMass)大學、阿克隆(Akron)大學、加州理工大學、紐約綜合技術大學、美國東密西根大學涂料研究中心、德國Max-Planck高分子研究所、德國Max-Planck膠體研究所等多個世界知名的高分子研究機構有密切交往,每年有一批教師派出或應邀赴國外講學,從事博士后研究、訪問學者等工作。與中石化、德國BASF、美國EastmanChem、Rohm&Hass、3M,英國Unilever、NationalStarch,荷蘭DSM等多個中外知名公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和項目開發。復旦大學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已批準資助了44個開放課題的客座研究,共有26位海內外優秀中青年科學家于1999-2000年、2003年以來分別獲得教育部和復旦大學重點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計劃的資助,到重點實驗室做訪問學者研究。
1995年以來,成功舉辦了“首屆東亞高分子學術討論會”、“高分子物理國際高級研討班”、“環境可降解塑料——基于天然資源的材料國際講習班”、“國家教委科技委第二屆材料化學討論會”等多次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合作舉辦合成金屬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ICSM2002)。自2001年起,組織舉辦每年一次的“中德雙邊高分子會議”。2005年5月,邀請21位歷屆高分子科學與材料領域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出席,成功舉辦了“高分子杰出青年復旦論壇”。近年來,以“復旦大學高分子青年學術沙龍”為載體,校內外同行及交叉學科青年學者的學術交流活動更趨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