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復旦學院簡介
2009-07-24 17:30:26復旦大學
復旦學院于2005年9月成立,是學校全面系統實施通識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管理機構。學院汲取國內外一流大學本科生培養的經驗,始終堅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全面推進本科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目前負責全校本科一年級和部分兩年級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通識教育核心課程】
復旦學院著力推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建設,力求突破單純的“專業視域”和單純的“知識視域”,從培養新時代中華民族的一代新人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能夠幫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養、思想視野和精神感悟的課程。
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包括6大模塊:
◆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
◆哲學智慧與批判性思維
◆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
◆科技進步與科學精神
◆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
◆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
【書院式學生管理】
借鑒國外一流大學住宿學院模式,承續中國書院和復旦大學歷史文化傳統,復旦學院構建了與教學改革相適應的全新的書院式學生管理體制。學院以馬相伯、李登輝、顏福慶和陳望道4位復旦歷史上德高望重的老校長的名或字命名,建設志德、騰飛、克卿和任重4個書院。
◆書院根據專業、國別地域、民族分散的原則編班和安排宿舍,鼓勵不同背景的學生互相學習交流,希望對學生性格養成、學術興趣、價值取向等產生積極的影響。
◆各書院宿舍樓內設校長像、校長事跡陳列室,希望復旦先賢們的光輝人生歷程、堅定理想信念和高尚精神氣質成為每一個學生學習奮進的榜樣。
◆各書院宿舍樓內建設“學而時習齋”,設學習討論室、導師咨詢室、經典著作閱覽室、信息網絡室等,為廣大學生的課外學習、實踐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志德書院系紀念復旦創始人馬相伯先生。先生名“志德”,字相伯,取其意,明志且道德高尚。馬相伯校長畢生致力于中國教育事業,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者,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高瞻遠矚、篳路藍縷的先哲。
志德書院以綠色為標志性顏色,門匾字體為秦篆,秦篆是我國古代漢字統一的標志。書院楹聯取自江西友教書院,“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藝;修其身齊其家治其國,必先正其心。”
“志德講會”、“每月7日書院日”、“志德學子高中行”等是書院特色文化活動品牌。
騰飛書院系紀念復旦老校長李登輝先生。先生字騰飛,取其意,崛起成功。李登輝校長畢業于耶魯大學,1913年至1936年任校長,很早就提出培養完善人格的教育理念,是復旦精神的奠基者。
騰飛書院以紅色為標志性顏色,門匾字體為漢隸,漢隸的形成極大提高了書寫的速度,從而加速了文化傳播。書院楹聯取自安徽懷古書院,“乾始坤承,通徹古今上下,總是鳶飛魚躍;靜虛動直,渾忘物我內外,無非月滿潮平。”
“騰飛論壇”、“騰飛定向”、“每月18日書院日”等是書院特色文化活動品牌。
克卿書院系紀念上海醫學院創辦者顏福慶先生。先生字克卿。顏福慶校長不僅創辦了醫學院,更將“不計功利,為社會、為人群服務”的理念在實踐中發揚光大。
克卿書院以藍色為標志性顏色,門匾字體為魏碑,魏碑是南北朝時期碑志、雕刻使用的字體,用以樹碑立傳紀念先賢的尊貴品格。書院楹聯取自安徽金鶚書院,“讀書面對圣賢,當知所學何事;立志胸存社稷,但求無愧于心。”
“克卿人節”、書院刊《新卿年》等是書院特色文化活動品牌。
任重書院系紀念解放后第一任校長陳望道先生。先生字任重,取其意,任重而道遠。陳望道校長是《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第一任翻譯者,也是修辭學的一代宗師。
任重書院以橙色為標志性顏色,門匾字體為唐楷,唐楷的出現代表文字從古代演變到了現代。書院楹聯取自江西凝秀書院,“力學如為山九仞,高須加一簣;行仁若法海十分,滿尚納千流。”
“任重沙龍”、書院歌《任重學子志》等是書院特色文化活動品牌。
【全方位學業指導】
復旦學院發動全校教育資源,建立了導師團,承擔指導學生日常學習、課程修讀、具體選課和大學學習生活規劃的重要任務。
導師團由專職導師、特邀導師和兼職導師組成。專職導師根據學生作息時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業指導;特邀導師以講座座談方式指引學生學養拓展和人生導航;各院系教授學者以班級兼職導師身份深入班級寢室,與學生親密接觸、充分交流。
【通識綜合教育計劃】
復旦學院在學生課余生活中積極推動、深入開展“通識綜合教育”系列計劃。
“大學導航計劃”
幫助學生熟悉并融入校園生活、認識各院系專業內涵,規劃大學生活和未來人生旅程。
◆大學導航系列講座
◆大學導航系列手冊
◆專業院系學科學術文化系列周
“學養拓展計劃”
引導學生接觸學術大師,走近文化經典,貼近學科前沿,拓寬學術視野,提升人生境界。
◆“偉大的經典”讀書活動
·經典著作讀書小組
·書評交流和競賽
◆學養拓展系列講座
“知識補習計劃”
幫助學生掌握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增強學習動力,樹立自信,全面發展。
◆英語、計算機和漢語零起點輔導班
◆學科、課程學習互助小組
◆導師專題咨詢會
“公民教養計劃”
引導學生了解市情和國情,促進身心和諧健康,培養集體榮譽感,明晰社會責任,樹立人生理想,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公民。
◆禮儀教育
◆“紅色之旅·革命史跡尋訪”活動
◆“介紹我的家鄉”主題班會
◆“感恩關懷”主題活動
◆健心房和“心靈成長電影周”
◆各類社會實踐和志愿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