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原:季老是世紀轉折點上關鍵性人物
2009-07-13 20:04:42人民網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時,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季羨林先生在北京301醫院辭世,享年98歲。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已經超越了專家的邊界,可以說季老是20世紀到21世紀轉折點上一個關鍵性的人物。
以下是陳平原教授接受連線時的講話實錄:
季老去世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我聽到這個消息還是很震撼,因為我們都太相信季先生本人的豪言壯語,我們都相信他的身體很好,也相信他的意志和精神,也相信現代醫學。在我崇敬的一批老先生里面,都是最后沒有辦法跨過百歲的,我們都認為季先生可以。所以太可惜了。
90年代初是我們這代人狀態最不好的時候,每次我在各個場合遇到季老時,他都會主動走過來跟我交談,一般都是年輕人找老先生的,沒想到老先生會主動走過來跟年輕人握手言歡,我想他是希望能改變這些年輕人的命運。季老做學問和做人的態度對我個人影響很大,盡管我們研究的專業不一樣,他算是我們的長輩。
很多人都是把他作為中國文學的象征來看的,當然這跟他的學位,他的地位,他20年的寫作還有演講有直接關系。他除了自己專業圈內做的很好外,他還走出來對年輕人以支持,他的散文《留德十年》、《牛棚雜憶》等都透露出他對政治的反思,他是“有專業,而不囿于專業”。有的學者專注于專業,但很少關注外在的事情。
季先生最近20年之所以眾所關注,一個是他的散文使得他能夠與公眾對話,另外就是季老在過去的20年對人類文化有大的判斷,大的判斷包括一些日后被大家誤解和批評的東西。他有很多通俗性的表達,作為一個學者能夠走出自己的書齋,面對公眾,才有可能有大的判斷。他在自己的專業之外,還對國家的命運,人類的命運
他有很多的論述可能再過50年才會被大家理解,是一個老人一輩子的想法。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已經超越了專家的邊界,可以說季老是20世紀到21世紀轉折點上一個關鍵性的人物。所以說,我們懷念有學問,但是不僅僅是做文問的讀書人。
對我們來說,他有一本書叫《中華蔗糖史》也值得我們關注,這是季老80歲之后寫的,很多人到了這個年齡差不多就退休了,80歲還來做這樣大的研究,還會對自己的學問做大的調整和突破,我們特別的感動和敬佩。
他晚年雖然處在風口浪尖,褒貶不一,但他始終清醒地保持一個知識者的本色,不會被輿論所迷糊了。季先生到去世都能保持一個清醒的狀態,我覺得是值得慶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