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環境學院專業介紹
2009-07-02 15:32:2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環境學院
環境學院現有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環境地質系和湖北省教學實驗示范中心等5個教學機構,并隸屬有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城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華中分中心、廢物地質處置與環境保護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中匈聯合環境科學與健康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水資源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院(下轄環境評價研究所、大氣物理和大氣環境研究所、環境地質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所等)及生命科學研究所等多個科學研究機構。
學院現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湖北省特色學科與重點學科,2個博士后流動站,4個學科專業博士點,6個碩士點,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養的完整學科平臺。全院在崗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3人),副教授12人,包括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人,從這里已經走出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院已經擁有系統、完善的教學與科研實驗室和3個野外實踐教學基地,并與社會、行業和企業共建了6個產學研基地。學院的科研實力在地下水資源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兩大學科領域內處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家863和973計劃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土資源部重大科技項目的支持下,學院在地下水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與防治、西部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建設、地下水系統與水資源系統工程、大氣污染化學和古生物分子生物學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大類專業介紹
環境學院的專業主要屬于工程類,現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工程(含水資源與環境工程試驗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三個專業。前兩年通適教育課程與學科基礎平臺課程模塊全部打通,實行通才培養,三年級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入相應的專業方向進一步深造,同時可以選擇指導教師,參與科學研究工作。
工程類專業基本介紹: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具有廣博的地質、地質工程類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進入三年級根據選擇的具體專業方向如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地質進行相應的專業培養。
地質工程類人才培養目標:“學科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團結協作精神強、綜合素質高”。
地質工程類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全面地質工程基礎理論,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良好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水平,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強化實踐運用能力和較強的管理與組織才能,以滿足社會對復合型高級人才的迫切需求。
該大類主要課程設置和教學環節:開設通適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教學實踐和專業選修課。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該大類主要就業領域:畢業生能進入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一步深造或從事教學與研究;能進入國土、電力、水力、交通、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有關水、巖與地質環境工程領域的調查、勘測、設計和規劃管理工作。
0810水資源與環境工程試驗班
培養目標:培養一批以地球科學為基礎,兼備水資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知識的復合型拔尖人才。本實驗班以高起點招收和培養從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工程方向的研究和管理的高級人才為目標,畢業生將具有扎實而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良好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水平,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強化實踐運用能力和較強的管理與組織才能,以滿足社會對復合型高級人才的迫切需求。
培養特色:按照新的本科教育理念,制定全新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淡化專業界限,加強學科基礎,按照“寬口徑、厚基礎、個性化、復合型”的原則進行培養。前兩年的“寬口徑、厚基礎”教學使學生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后兩年采用“一對一”或“一對二”的導師培養模式,在教授指導下參與科研和實踐訓練,使學生具有更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并具有學科交叉融合的知識背景,具備主動學習、接納新知識、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提高的發展潛力。
實驗班將集中學校優秀師資力量承擔基礎和專業主干課程,在學籍管理方面實行彈性學習年限、“完全學分制”與分流-補進制相結合的動態學籍管理辦法,該班50%以上的學生可以獲得免試推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同時在推薦出國聯合培養或深造等方面將優先考慮。
專業主干課程:地質學基礎、水力學、環境化學、環境微生物學、水文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環境工程設計原理等;并設置了不同方向的專業選修課、專題講座、公共選修課以及科研訓練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計算機程序課程設計、數學建模課程設計、工程測量實習、地質基礎實習、專業基礎教學實習,專業教學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
相近專業:環境工程,地質工程、水利工程
就業方向:主要進入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一步深造或從事教學與研究;部分進入國土、電力、水力、交通、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應用研究或管理,或在各級政府部門從事水資源與環境規劃的管理工作。
080802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專業背景:1952年創立,是我國第一個從事地下水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點專業,1981年成為我國首批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授權點。經過50多年的教學和科研積累,形成了以地下水科學為特色的專業學科點。歷屆畢業生已成為我國地下水科學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先后有四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自然科學知識、較強創新意識、良好科學作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水文與水資源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不僅具有堅實的地學基礎和水資源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具備計算機仿真技術、3S技術、現代分析測試技術和外語等方面應用能力,能夠運用先進工程技術手段,從事水資源,特別是地下水資源及工程施工中出現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勘察、評價及科學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水利工程、地質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
主要課程:水力學、水文地質學基礎、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土力學、巖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基礎、水文學原理、水資源開發與保護等。
主要專業實驗:水力學實驗;水動力學實驗;水化學分析實驗;土質土力學實驗;潛水、承壓水模擬實驗;地下水流網模擬實驗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工程測量實習、北戴河地質認識實習、北京周口店地質教學實習,三峽專業教學實習、計算機語言、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約31周。
相近專業:環境工程、地質工程。
就業領域:本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十分廣泛,可以承擔國土、城建、水利、交通、電力、環境保護等部門有關水、巖與地質環境工程領域的勘測、設計和規劃管理工作,也可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研究工作。應屆畢業生有近30%考取研究生,市場供需比高達1:10。
080109S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專業背景:經過50多年的教學和科研積累,形成了以地下水科學為特色的學科點。歷屆畢業生已成為我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先后有四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具備培養本科到博士研究生不同層次及國外留學生的條件。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自然科學知識、創新意識、良好科學作風,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地下水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不僅具有堅實的地學基礎和水資源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具備計算機仿真技術、3S技術、現代分析測試技術和外語等方面應用能力,能夠運用先進工程技術手段,從事地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以及工程施工中出現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勘察、評價及科學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水力學、水文地質學基礎、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土力學、巖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基礎、水資源開發與保護、地下水防治技術等。
專業實驗:水力學實驗;水動力學實驗;水化學分析實驗;土質土力學實驗;潛水、承壓水模擬實驗;地下水流網模擬實驗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工程測量實習、北戴河地質認識實習、周口店地質教學實習,三峽專業教學實習、計算機語言編程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約31周。
修業年限:四年,授予工科學士學位;
相近專業:環境工程、地質工程、土木工程。
就業領域:本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到國土、城建、水利、交通、電力、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有關水、巖與地質環境工程領域的調查、勘測、設計和規劃管理工作,或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研究工作。人才市場需求對本專業畢業生需求旺盛,據學校畢業分配數據統計,本專業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近三年平均達到98.23%。
081001環境工程
辦學特色: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在學習環境工程一般專業基礎理論基礎上,特別突出我校地球系統科學和地下水科學的綜合學科優勢,在水污染防治特別是在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相關的環境地質問題研究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使得本專業的學生既能在水污染防治、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工程設計、環境規劃管理等領域盡展所長,又能成為地質災害防治、地下水資源開發保護方面的國家緊缺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系統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知識以及地質科學背景、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高級技術人才。畢業生掌握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環境管理、環境監測、地質環境等領域的基本理論與專門知識,可從事環境工程設計、環境影響評價與規劃管理等領域的實際工作,并具有從事環境工程和環境地質相關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能力。
主干課程:環境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制圖、水力學、地質學基礎、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工程設計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地下水污染與防治、環境地質學。
主要專業實驗:水化學分析實驗、水處理實驗、環境監測實驗、地下水污染與修復。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工程制圖實習、計算機語言編程課程設計、地球環境認識實習、基礎地質實習、水處理及固廢處理等專業課程設計、專業綜合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相近專業:環境科學、水文學與水資源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就業領域:本專業畢業生面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各類環境產業企業以及國家、地方大中型企業的安全環境保護部門,同時在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和評價、城市建設、水利、交通、電力等領域中都有需求。我校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近三年平均為90%左右。
070401生物科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具備生物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科研單位、中、高等院校和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可進行生物產品的應用開發和推廣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學和相關領域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生物學領域應用基礎研究的基本技能訓練,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和一定的教學、科研和開發能力。
主干學科:生物學、化學。
主干課程: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普通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普通生態學、生物信息學、有機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等。
主要專業實驗:生物化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普通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計算機高級語言課程設計、現代植物現場教學、現代植物教學實習、現代海洋生物教學實習、生態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就業領域:畢業生除進入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攻讀研究生以外,還適合到國內生物、環保冶金化工等部門,從事應用研究、產品研制開發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