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球科學學院專業介紹
2009-07-02 15:30:10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球科學學院
地球科學學院是國家理科(地質學)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學科所在地,F有地質學以及國家重點學科(含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五個二級學科)和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海洋地質學兩個省部級重點學科。這些學科全部有博士和碩士授予權,并設有地質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地質學博士后流動站。地球科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中科院院士4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創新群體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長江學者2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2人、教授和副教授82人。學院現有省重點實驗室2個,參與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為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建有現代化的偏光顯微鏡、微體古生物、構造及礦物園地等一大批教學實驗室,以及北京周口店、河北北戴河、湖北黃石、長江三峽、江西廬山等教學實習基地,為我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大類專業介紹
地學類專業現有地質學、地球化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科學(第四紀地質學)、地質學基地班、地質學(地質調查與開發)等六個專業。前四個專業前期通適教育課程與學科基礎平臺課程模塊全部打通,實行通才培養,后期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入相應的專業方向進一步深造,同時可選擇指導教師,參與科學研究工作。地質調查專業按照專門制訂的培養方案開展教學和培養。
培養目標和要求:培養“學科基礎扎實、富有創新精神、知識面寬、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有志于從事地學基礎科學研究的優秀人才。
畢業生將獲得的知識能力:畢業生具有較全面的地學基礎理論、堅實的數理基礎,較好的計算機與外語實用技能,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
主要課程設置和教學環節:開設通適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實踐環節和專業選修課。
修業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主要就業領域:資源、環境、災害、國土規劃以及國民經濟其它相關領域。
07060地質學基地班
199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地質學專業成為全國4個地質學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之一,重點培養地球科學領域高層次、研究型人才。學校對“基地班”制定了特殊的優惠政策,如高額獎學金、專用計算機室、享有研究生同等標準的圖書閱覽等待遇。其課程體系包括自然科學、地球科學、人文科學三大部分,重視培養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專業基礎;匕嗳瞬排囵B目標定位于創新型、研究型,畢業生將有90%左右進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深造。通過碩士和博士的培養,為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輸送高層次研究型人才。理科基地實行分流—補進的動態優秀人才選拔模式,補進時在全校范圍內擇優選拔。
070601地質學
本專業學生掌握地質學的野外工作技能、物質成分分析測試技術及基本的地球科學實驗和鑒定技術,具備從事構造地質、巖石礦物、地層與古生物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分析實驗、數據處理等工作的基本技能。面向地礦、能源、環境等行業的教育、科研和生產部門培養研究型、應用型人才。
070601地質學(地質調查與開發)
本專業學生具備地質學基礎理論、數理基礎、計算機與外語實用技能及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畢業生能成為科研機構、地勘部門從事區域地質調查的專門人才,適應21世紀地球科學發展和國家在資源、環境、災害、國土規劃以及國民經濟其它相關領域對地質學人才的需要。
070602地球化學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球化學、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科學思維和科學實踐的訓練,掌握野外和室內地質、環境及地球化學、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面向地礦、資源、環境、國土等行業的教育、科研和生產部門培養研究型、應用型人才。
070701地理科學(第四紀地質學方向)
本專業學生將在牢固掌握理科基礎、外語、計算機技能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地理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研究地球表層的自然環境變化、人類環境特征,探索具有一定地域關系的各種要素的條件、狀態構成和空間分異特征以及人類活動與環境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和持續發展的規律。面向地理科學研究、資源環境管理、國土規劃、環境保護等行業的教育、科研和生產部門培養研究型、應用型的高級人才。
070702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本專業學生將在牢固掌握理科基礎、外語、計算機技能的基礎上,主要學習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資源環境規劃管理的原理、方法和“3S”技術等技能。面向國土資源、城鄉規劃、環境等行業的教育、科研和生產部門培養研究型、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