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定位報志愿 選滿意大學填比較滿意專業
2009-05-26 09:29:49北京考試報 文章作者:王化深
北京交通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王化深
眾所周知,高考填報志愿很重要。對于北京考生來說,填報第一志愿更重要。本人以曾經的考生、考生家長、大學教師和招辦工作人員的身份與各位談談填報高考志愿,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說到填報志愿,許多家長會異口同聲地說:“難啊!”其實不然。填志愿切不可“賭博”,也不需要“賭博”。因為就目前來看,上大學并非是學生的最終目標,這只是第一步,上了大學后還有很多可以實現的目標。我與許多家長講,填報志愿“退一步海闊天空”。我認為,上“還算滿意”的大學和“比較滿意”的專業最重要。即使上了一般大學也可以考研、出國上更好的大學;即使錄到了一般專業,也可以通過學習和努力轉入滿意專業。
準確定位選擇“還算滿意”的大學
客觀地為自我定位
高考填報志愿,對自己準確定位很重要。報什么大學及哪個專業一定要與自己在全體考生中所處的位置掛鉤。建議考生定位時采用如下方式:
一是近期(上學期期中之后)重要考試情況,主要考慮班級、學校成績排名變化規律,是上升、下降還是平穩(注意:名次在正負10名變化為平穩);
二是絕對分數的變化(正負15分為平穩)只作為參考,尤其要參考單科成績變化,作為尋找變化原因及努力的重點;
三是區縣重要考試的排名變化(100名變化仍為平穩);
四是根據這些重要考試,尤其是“一模”和“二模”之間所有類似高考試卷水平的考試的平均得分加之排名變化規律,得到比較合適的定位分數范圍。成績波動是正常的,切不可把某一次分數不加分析地當作考生的水平。
準確為學校定位
在填報志愿時,對學校的準確定位更重要。這實際是解決多少分能上這所學校的問題。筆者建議,要做到“四要”和“四不要”:
一是要去大學招生網站或通過學校簡章及宣傳材料查詢學校的錄取分數,而不要一味地“聽說”或按統計材料確定最低分數。因為錄取統計分數雖然是絕對真實的,但其中包含了當年所有錄取到該校考生的分數,如自主招生和各種特長生的分數是可以低于統招提檔線的,考生要關心統招分數線。
二是要看學校近3至5年在本市招生的最低分數與當年本市本批次分數控制線之間的分差及其變化范圍,去掉特高或特低分數,然后確定其大概分數線(有一定規律和范圍),尤其可確定該校和其他學校的比較分數及位置。不要只看學校某一年的絕對分數和分差,更不要只看最近一年的情況。
三是要直接了解學校的層次、近幾年招生情況,尤其是政策(如人數、專業、二志愿及政策加分等)的變化,不要盲目地聽某幾個人說或社會上與高考關系不大的排序來“想當然”。
四是要統籌考慮京內高校和京外高校,不要過分追求在京就讀,更不必降檔在京選擇學校。
如果前兩個定位都比較準確,選擇學校就比較容易了,建議參考如下因素:
一是要把自己的分數定位與學校最低分數定位加10分來考慮;不要只看其最低分數與自己分數定位相同就選擇,因為這樣進學校有風險,選專業更無余地。
二是要選擇適合自己分數的學校,不要只憑感覺和某些人不負責任的說法來定位自己;某些行業特色學校具有很好的歷史、傳統、校風、教風和學風,在某些行業獨領風騷。有些考生只會根據校名判斷學校,忽視了學校還有一些有相當優勢的學科和專業。建議閱讀高校招生簡章,上網了解高校的全部情況。
三是選擇學校時要“稍保守”一點,以“把握比較大”為宜,不要僅憑自己曾經一兩次考出過能“搭上”某較高層次學校的分數,就“沖一沖”。冒這樣的風險毫無意義,一味無把握地追求名牌大學可能會導致連一般大學也難進的后果。
四是要多留出一些選擇空間,不要只認某個學校,更不要只盯住北京、上海等地的學校。在北京上個較弱專業不如到外地上高一個層次高校或不錯的專業。現今交通、通信如此發達,出去4年上個好大學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選擇學校時以穩妥為宜。個人建議選擇“還算滿意”的大學。這樣,填報第一志愿學校會很輕松,不會有太大壓力,也有利于考場發揮。
著眼未來選擇“比較滿意”的專業
選專業是填報志愿的重要一步,建議做到如下幾點:
立足長遠認清自己
在選專業時充分考慮未來就業情況的做法值得肯定。
一是要著眼長遠,不要僅憑目前某些專業受特殊經濟社會環境影響而放棄填報;更不要趕時髦選擇“大家都說不錯”的專業,因為今天的“熱門”專業可能是4年后的“冷門”專業。
二是要把自己的“愛好與喜歡”專業認真考慮一下,不要只是“感覺好”就不假思考地填上。要弄清是真心喜歡這個專業,還是“聽說”這個專業不錯;是自己喜歡還是家長喜歡。建議家長在選擇專業問題上只起引導作用,切不可橫加干涉。道理很簡單,將來是考生學習,并非家長學習。考生上了家長為其選定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入學后鬧情緒,影響學習,甚至難以畢業的情況屢見不鮮。
綜觀學校選擇專業
有種說法值得參考,就是“好學校有弱專業,弱學校有好專業”。
一是要全方位了解預選專業,校史、學科傳統、師資、實驗及教學環境都值得考慮。學校簡章和網站上一般會有詳細說明。
二是要將學校與專業進行綜合考慮。不了解專業背景,單純追求學校社會名望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三是要給自己一點選擇專業的空間和時間,不要過分追求某學校的某個專業,要把自己喜歡的專業先列出來,根據其歷史錄取情況排隊,切不可“胡亂選擇”專業的排序。如果根據自己的分數無法滿足喜歡的專業,可選擇同類或接近的專業,以備入學后轉專業。
四是要填報“服從調劑”,不要“一意孤行”選專業。入學最重要,選擇專業的機會畢竟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