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學車輛與能源學院專業介紹
2009-05-18 12:44:52燕山大學
車輛與能源學院成立于2004年2月,由車輛工程、交通運輸、石油工程和熱能與動力工程四個專業組建而成。學院下設車輛與交通工程系、石油工程系、熱能與動力工程系;車輛與交通運輸實驗室、石油工程實驗室、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室等三個專業實驗室;汽車工程研究所、石油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技術及應用研究所等三個工程技術研究所。
車輛與能源學院現有教職工48人,其中教師39人,行政管理人員9人。教師中教授6人(包含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16人,高級實驗師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6人,具有碩士學位19人。此外,學院有外籍教授1人,國內講座教授5人。
車輛與能源學院現有車輛工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該學科為全國重點學科;有車輛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等四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設有車輛工程、交通運輸、熱能與動力工程、石油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博士研究生10人,碩士研究生78人,本科生850人。
車輛與能源學院成立以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研究項目及企業工程項目60余項,獲得省部級獎勵8項,授權專利7項,發表學術論文26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0部。學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學生的創作在國內競賽中多次獲得好成績。
車輛與能源學院積極加強對外交流,學院與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國的高等學校有著密切的科研聯系及學術交流,并與美國福特汽車、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及國內大型的汽車設計、生產單位,以及大型的石油公司、發電廠、汽輪機廠、鍋爐廠、制冷公司有著廣泛的科研合作和技術交流。
車輛與能源學院不斷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致力于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寬廣的技術知識,并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培養質量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的就業工作,本科生的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在學校各學院中名列前茅。
車輛工程專業學制四年
研究方向車身設計及制造;汽車電控及節油技術;電動汽車控制技術;汽車關鍵零部件設計與制造。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寬廣的技術知識,掌握汽車整車及總成的現代設計理論、汽車的性能實驗技術、汽車制造工藝和汽車電子技術等知識,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并且具有深厚的工程設計基礎及很強的就業能力。
主要課程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制圖、計算機基礎、材料力學、理論力學、流體傳動、金屬制造工藝、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公差配合與互換性、工程材料、汽車構造、汽車理論、發動機原理、汽車設計、汽車制造工藝、汽車電控、汽車試驗技術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汽車研究設計院所、汽車制造企業、汽車運用單位、汽車管理部門和高等院校從事車輛方面的研發、整車和總成的設計、制造、實驗及相應的教學工作。
交通運輸專業學制四年
研究方向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先進汽車控制與車輛安全系統;載運工具零部件先進制造技術;交通運輸組織與管理。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寬厚的技術知識,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出色的就業能力。
主要課程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制圖、計算機基礎、材料力學、理論力學、金屬制造工藝、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公差配合與互換性、工程材料、汽車構造、汽車理論、發動機原理、汽車運用基礎、汽車檢測與診斷技術、專用車輛結構與設計、汽車銷售與技術服務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汽車研究設計院所、汽車制造企業、汽車服務企業、汽車運用單位、運輸管理部門和高等院校從事車輛方面的研究與設計、產品開發、制造、試驗、管理、銷售、服務和教學等工作。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學制四年
研究方向熱力發動機系統及應用技術;清潔能源和動力系統及應用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寬厚、綜合、實用和創新的特色,集清潔能源與動力、機械和電子集成技術于一身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學技術、自動控制基礎、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燃燒學、流體機械、鍋爐原理及設備、熱力發動機系統、現代發電廠、清潔發電系統、燃料電池系統、新能源技術及應用、制冷與空調技術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從事熱能工程、能源和電力工程、車輛與運載動力工程、新能源系統工程、制冷與空調工程等能源與動力工程及相關方面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管理和營銷等工作。
石油工程專業學制四年
研究方向采油采氣工程理論與技術;鉆井工程理論與技術;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方法。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學生具有工科理論基礎和石油工程專業知識,能在石油工程領域從事油氣鉆井與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儲層評價等方面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能夠從事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等工作。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計算機技術基礎、工程流體力學、滲流力學、油層物理學、油氣田開發地質學、油藏工程、鉆井工程、采油工程、石油機械、油田化學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全國各油田、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和部門從事科研、教學、產品開發、生產管理、技術監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