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考指南:金融危機下仍可選財經專業
2009-05-12 10:04:52文匯報文章作者:魏立東
金融危機使得企業崗位需求減少,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不小的影響,不少考生和家長也產生了疑惑:金融危機下,該如何選擇財經類專業呢?我認為,選擇專業要有一個長遠規劃,不能僅憑眼前的就業形勢就妄下判斷。
找工作,能力對口勝專業對口
盡管就業形勢嚴峻,但截止到目前,上海財經大學2009年畢業生的簽約率已經達到55%,高出去年同期簽約率1.7個百分點,位于上海各高校之首。在已簽約的學生中,有50.6%的畢業生流向金融行業,27.6%的畢業生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簽約。由此看來,金融危機目前還沒有給財大畢業生就業造成太大影響。
在咨詢中,家長問的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你們學校哪個專業就業最好”。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大家看一個財大2008年各個院系本科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圖表(見下圖),為了說明問題,我選擇了我校畢業生流向最主要的金融行業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統計。
從表格中我們會發現,在金融業就業超過50%的院系前三甲是:經濟學院、數學系和金融學院。這個表格至少說明這樣幾個問題:
1。上海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對財經人才需求的量非常大,不是某個專業或某個學校所培養的學生能夠滿足的。
2。上海財大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模式,為各個專業學生的就業奠定了競爭能力。
3。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并不局限在某個專業。他們更加看重的是學校的品牌、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的能力,以及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科背景。這就是所謂“個人能力及知識水平的對口,勝過專業的對口”、“沒有分不出去的專業,只有分不出去的學生”。
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往往選完學校選專業,而對專業的關注,又往往集中在少數熱門專業上。事實上學生應該明確,專業不是職業,它只提供給你系統的專業知識;大學里有的也不僅僅是專業,還有著比專業更加寬闊、深厚的東西,那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對人的全面培養和塑造。
根據金融危機的周期性我們可以預測:今年入學的大學生四年后將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就業前景。所以,如果考生對財經專業有興趣,一定要堅定自己的選擇。
填志愿,先想清楚讀完大學干什么
都知道填志愿要有梯度,但又不知道怎么拉開梯度,所以完全按去年高校的錄取分數排序,這樣的結果是:忽略了學生的志向、興趣、愛好,忽略了自己上大學的目的。
志愿的梯度不僅僅是分數梯度,它應該反映學生的志向、意愿順序。究竟如何選擇,建議考生不妨先給自己定個大的目標,也就是說讀完四年大學本科后準備干什么。每個人在考大學時都有自己的打算。
如果你本科學成之后要就業,那你在填報志愿時,除了參考各學校及各個專業的分數線外,可能更多的要了解各個專業的就業去向,要對未來四年后的人才需求有一個大體預測。
有一部分同學希望在本科學業之后報考研究生,考研時還可以選擇一次自己心儀的專業方向。因此,在填報本科專業的時候,不需要過多的考慮各個專業的就業前景,而要相對多一點考慮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否扎實。換句話說,要看考研的科目(比如數學、外語等)在本科教學階段是否有較多的課時來保證。
還有部分考生打算在國內讀完本科后去國外深造。在考慮專業時,你首先應該考慮專業的國際通用性,考慮國外大學哪些專業更容易得到入學的機會、容易拿到獎學金,哪些專業簽證比較容易。避免地域性較強的專業。
這樣看來,填志愿,只要把自己喜歡的專業排個序,再參考一下往年各個專業的錄取分數是否有梯度,似乎沒有什么問題了。可是還有一個問題,要是你填報的六個專業志愿都不能被錄取怎么辦?有沒有辦法避免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呢?
在多年的招生工作中我發現,被調劑的往往是考分不太高,而且所填報的專業又都是比較熱門專業的考生。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填報專業志愿時,在最后的專業志愿中填上一個自己相對比較喜歡且接受調劑的專業,那你就不會被調劑了。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方法叫做自我調劑(或者叫選擇性調劑)。一般來說專業的最低錄取分數與學校的錄取分數相同的專業就是接收調劑的專業。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