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歷史復習時政熱點:抗災救災
來源:高考網 2009-04-28 11:10:05
一.熱點背景
1.2008年初雨雪災害:
從2008年1月10日開始的雨雪天氣過程造成了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14個省(區、市)7786.2萬人受災,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20.9億元。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認為,這次災害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正值春運高峰,受影響旅客多;二是這次雪災的復雜程度超過了98年的抗洪和一般性的自然災害,因為它束縛了救災的機動能力。面對災害,各部門密切協同,全社會大力支援。溫家寶總理指示:堅決打好抗災減災硬仗;發改委要求:各地采取措施確保重要生活物資運輸用油;鐵道部組織力量以最快速度恢復行車秩序;交通部實施"五個力保"方案應對大風雪;公安部成立抗擊雨雪災害信息協調小組;民政部全力以赴幫助受災地區群眾解決生活困難……
2.2008年"五一二"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31.0°N,103.4°E,以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為震中,發生了里氏8.0級的強烈地震。山河失色,舉世致哀!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從團體到個人、從群眾到軍隊、從國內到國外……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歷史凝固了這個災難的時刻,歷史也將銘記災難面前人們的愛心、奉獻與協作!直到今天,災區的重建仍在進行中,災區的狀況仍然牽動著世界人民的心!
溫家寶總理在汶川縣映秀鎮察看災情,看望受災群眾,慰問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時說:"鄉親們,這場災害確實太大,地震可以移動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動搖不了我們人民的意志。只要我們大家在災難面前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共同艱苦奮斗,就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災害。"
二.考試說明
1.中國古代史:
先秦: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是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間(約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前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團結和組織西蜀各族人民,在公元前256年前后建成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創建時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作用。
2.中國近現代史:
(1)晚清時期:《天朝田畝制度》的抗災減災措施(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資政新篇》中的抗災救災措施(興辦保險事業和慈善機構等)。
(2)新中國抗災減災:1959-1961年三年嚴重經濟困難,導致困難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1959、1960、1961年連續三年自然災害(主要災害是北方為主的持續特大旱災和東部沿海省區的嚴重臺風洪水災害),二是蘇聯撕毀援華合同、撤走專家、逼還債務,三是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左"傾錯誤。中國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最終度過難關。面對1998年防災搶險、2003年"非典"肆虐、2008年的南方雪災和汶川大地震,黨和政府精心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最終戰勝了這些大災難,使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
點擊下載全部:2009年高考歷史復習時政熱點:抗災救災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