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降低平行志愿填報風險 表現三方面
2009-04-25 20:12:52《高考頭等事——上海高等院校報考指南2009》文章作者:熊丙奇
我在多年的上海高考咨詢中發現,一些在專家看來極其簡單的概念,家長和考生卻要耗費很長時間去理解,而由于對基本概念的錯誤理解而造成高考志愿填報失誤的情形也每年都會發生。
上海高考去年開始實行平行志愿填報。不少考生和家長錯誤地認為,平行志愿填報就沒有了風險。其實,平行志愿填報只是降低了志愿填報風險,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風險依然存在,應引起考生和家長的足夠重視。
正確認識三種風險
平行志愿填報的風險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投檔而被退檔的風險。雖然教育考試部門從減少投檔而被退檔的矛盾出發,把投檔比例定位為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檔后可能會被退檔。被退檔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檔,也將直接進入征求志愿。這是平行志愿填報最大的風險。
被退檔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數在所有被投檔該學校考生中偏低;填報專業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從調劑。
比如,某文科考生2008年考分510分,A志愿填報復旦大學,B志愿填報南京大學,C志愿填報華東師大,D志愿填報東華大學。他的檔案被投到B志愿南京大學,高出該校最低投檔分(508分)2分,可是由于他選擇專業不服從調劑,仍沒有被南京大學錄取。雖然他的分數高出華東師大投檔分(498分)12分,但是他的檔案已經不可能再投到C、D志愿學校,而只有等待征求平行志愿了。
二、定位不準確的風險。舉例來說,某文科考生2008年高考填報志愿時預計自己可以考510分左右,于是A志愿填報上海交通大學,B志愿填報上海外國語大學,C志愿填報上海財經大學,D志愿填報華東師大。但實際考分總分只有495分,離D志愿華東師大的最低投檔分尚有3分差距,第一輪投檔失敗。這就是定位不準所帶來的風險。
三、志愿沒有梯度的風險。舉例來說,某文科考生A志愿填報上海外國語大學,B志愿填報上海財經大學,C志愿填報華東師范大學,D志愿填報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這4所學校2008年的投檔分依次為503分、502分、498分、493分,相差幅度總計不超過10分,學校之間根本沒有拉開梯度,很可能發生“一校落榜,其余三校也沒有機會進”的情況。
減少風險四個注意
若要減少以上三方面的風險,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準確評價自己的實力。考生應根據自己的實力確定最理想報考院校與最不理想報考院校的范圍。把最不理想報考院校作為D志愿。
二、重視A志愿的選擇。雖然對于考生來說,不能投檔到A志愿,還可投檔到以后的志愿,但是如果按實力報考A志愿毫無希望,選擇A志愿就屬于浪費。如果報考A志愿有一定希望,考生必須考慮被投檔卻因分數低而退檔的可能。雖然發生這種情況的幾率很小,但一旦發生后果嚴重,考生應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另外,從興趣角度出發,A志愿應該是考生實力和興趣結合最優的學校。
三、盡可能減少投檔而被退擋的可能。一要填寫服從專業調劑;二要注意專業填報。平行志愿愿否調劑欄中有5個數字表示自己的意向:1表示全部愿意調劑;2表示全部不愿意調劑;3表示除中外合作專業外,其他愿意調劑;4表示除醫學類外,其他愿意調劑;5表示除農林專業外,其他愿意調劑;全部空白也表示不愿意調劑,錄取時一律不予調劑。凡填寫的,錄取時不再征求考生意見。
四、進行合理的志愿搭配,增加各志愿的有效性。在平行志愿填報中,依舊要注意平行志愿間的梯度,一方面,不能使前后志愿順序顛倒,使后一志愿失效;另一方面,不要使前后志愿完全“平行”,造成前一志愿不能投檔,后一志愿也不能投檔。
通常而言,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估計一下高考成績,然后上下浮動各15分,并參照往年高校的投檔線,進行志愿填報。各志愿學校之間投檔分數差應保持在9-10分左右。舉例來說,某文科考生預估自己的高考成績可達到510分,那么他可向上浮動自己的分數達到525分,可選中國人民大學(520分)、復旦大學(518分)作為A志愿;根據各志愿學校之間投檔分數差保持9-10分左右的原則,選擇上海交通大學(511分)、南京大學(508分)作為B志愿;選擇上海財經大學(502分)、華東師范大學(498分)作為C志愿;選擇同濟大學(491分)、華東政法大學(486分)作為D志愿。這樣,在高考中如果考生發揮“超常”,可以沖擊A志愿;發揮“正常”,可以進入B志愿;發揮不太理想,可以守住C志愿;發揮較差,可以保住D志愿。
(本文摘自《高考頭等事——上海高等院校報考指南2009》,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