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簡介
2009-04-10 19:04:24南開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于1998年8月正式成立。它的前身環境科學系始建于1983年,是我國綜合性大學中最早成立的環境科學系之一。現有國家環保部“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 “城市生態環境修復與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環境污染過程與基準重點實驗室”以及教育部“南開大學‘985’工程循環經濟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設有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與管理系以及南開大學環境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南開大學戰略環境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環境規劃與評價所等多個研究機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具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培養體系。2000年首批成為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單位、并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001年環境科學專業被教育部批準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環境科學專業繼續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一直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和成員單位,還是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單位、環境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單位,以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單位。
全院現有專職教師80人,其中教授24名(包括博士生導師19名),副教授36名。教師隊伍中包括了老一輩國內著名學者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跨(新)世紀優秀人才”及南開大學特聘教授。已形成了老中青結合、專業知識結構合理、學科特色鮮明的學術梯隊。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80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40左右。目前在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為1:1.31。實現了研究型大學的合理比例。學院已培養出千余名畢業生,他們大多從事國家環境保護的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學院曾被國家環保部、國家教育部授予“環境教育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多年來,學院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主持或參與了上百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一般及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課題、“973”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課題、省部級重大和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項目以及企業委托項目。在污染生態與環境化學、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環境污染與防治、水資源與微污染水體治理、環境基準、環境評價與管理、環境與社會發展、城市公共安全規劃和循環經濟等研究領域形成了明顯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某些領域的成果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2001-2005年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各1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0余項,申請國家專利47項, SCI/EI收錄論文近100篇,主編和參編教材及論著25部,有6部教材被評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在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方面,學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院現為UNITWIN/Toyota/UNESCO環境管理教席主持人單位。已和國外十余所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與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等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建立了實質性的科研合作關系,科研人員交流頻繁。學院聘請了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及香港等地區的知名學者為客座教授,推動了學院學術交流的發展。學院多次主辦國內/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內外學術界取得了積極的反響和高度的評價。
學院具有良好的教學和科研條件,建成了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環境科學教學實驗中心,擁有現代化的實驗室、制圖室,除具備培養學生必需的基礎實驗儀器設備外,還有大型儀器多件套,如:ICP、GC-MS、HPLC-MS、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超臨界流體萃取儀、環保專用測試儀器等。目前已有中外文圖書千余冊,中外文期刊70余種,覆蓋了本學科所有核心刊物,形成了具有專業特色的系統的館藏體系,獨立開發了“循環經濟數字圖書館”動態網站。三年來,學院與圖書館協調合作,購置了幾十萬冊中外專業圖書,放置于校圖書館各借閱處,供全校師生利用。學院配備了計算機網絡終端,為學生提供免費上網查詢資料機會。此外,南開大學購買了多家國內、國際學術期刊出版商的網絡版使用權,適應了科學研究國際化、電子化的發展趨勢。
學院目前擁有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2個本科專業,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環境管理和經濟4個碩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授權點,2000年設立南開大學環境科學博士后流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