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文學院專業簡介
2009-04-10 17:56:56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文學院是2000年在原中國語言文學系和東方藝術系基礎上重新組建的多學科綜合性實體學院。對應“文學”學科門類,有3個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其下有1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語言學、中國文學思想史、中文高等教育;1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其中藝術學類的有美術學、設計藝術學,新聞傳播學類的有傳播學、新聞學。
文學院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東方藝術系,傳播學系,藝術設計系,文化素質教學部,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國際漢語教學中心和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語言學研究所,中國文字學研究中心,詞匯與詞典學研究中心,比較語言學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
文學院現有在崗教師89人,其中教授45人(含博士生指導教師28人),副教授31人。有知名學者多人,如葉嘉瑩、羅宗強、孫昌武、范曾、馬慶株、李劍國、陳洪等。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跨世紀優秀人才”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高校青年教師”1人,“優秀青年教師”1人。1人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1人獲“天津市授銜專家”稱號,4人獲“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獲霍英東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2人任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核心期刊《文學遺產》通訊編委,1人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任秘書長,1人任教育部藝術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學院以“學術興院、品格育人”為宗旨,持續舉辦面向學生的系列學術活動,如“初識南開”名師講座(2002-),語言學沙龍(1999-),南開國學講壇(2006-),博士論壇(2002-),思考者之家(2004-),文學自由壇(2005-),藝術沙龍(2006-)等。每年應邀來院開辦講座的學者、藝術家多達數十人,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或高級研討班,與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德國、法國、荷蘭、以色列、美國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數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學術聯系,對外交流十分活躍。
文學院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師生關系密切。學生專業學習成績突出,在各類全國和專業類競賽中成績不俗。本科生免試推薦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高。除學校設立的各種獎學金外,學院還自設有面向本院本科生(部分獎學金種類同時也面向研究生)的多種獎學金,包括“迦陵古典文學獎助學金”、“范氏獎學金”、“蔡章閣獎學金”、“葉氏駝庵獎學金”、“吳志明傳播學創新獎學金”、“潤世獎學金”、“陳介白獎學金”等。
文學院擁有一流的教學科研設施:學院設有圖書資料中心,藏書(含期刊)6萬余種,涉及語言、文學、美術、書法、音樂、傳播、設計等學科;除基本典藏外,以及時快捷的補充新出版圖書期刊為特色;網絡電子圖書目錄檢索設施齊備,每周十八個單元對學生開放;專設“中文學科人才基地閱覽室”;另收藏有音像圖書近千種。學院建有實驗教學中心,下設視覺藝術、影視傳播、中文數字文獻、語音學等特色實驗室,也擔負專業實驗課程教學;2005年、2006年兩次獲南開大學實驗技術和實驗管理一等獎,2007年獲天津市優秀實驗室稱號。學院還設有多媒體教室、研究生專用教室、留學生專用教室、藝術設計專業教室、影視傳媒實踐基地、藝術設計制作工場;東方藝術大樓內有教師畫室、美術教室、范曾畫室、古畫臨摹室、展廳、演播廳、錄音室、茶道室等設施。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在南開已有80余年歷史。1994年首批進入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在2001、2003年兩次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基地。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博士學位授權點覆蓋中文學科研究生培養的所有二級學科。2001年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流動站。學科綜合實力在2009年教育部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排名第六,“學術隊伍”和“學術聲譽”在2004年的評估中分別排名第四、第五。中國古代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繼2006年成為天津市重點學科之后,又于2007年分別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先后有11項學術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百余項學術成果獲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主辦有《南開語言學刊》、《文學與文化》等學術刊物。3篇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3項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編寫有國家級重點和規劃教材二十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