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專業簡介
2009-04-09 19:17:09中國人民大學
● 現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中國語言文學)。
● 現為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
● 現設有國家級重點學科(文藝學)、北京市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后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8個碩士點(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古典文獻學、電影學)、7個博士點(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古典文獻學)。
● 建有文藝思潮研究所、比較文學研究所、華人文化研究所、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文化與傳播研究所、語言文字研究所、漢語國際推廣研究所等7個研究所和語音實驗室。
文學院(http://slaruc.com)的前身是1938年的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以及1960年以后逐步發展的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文字研究所等;在此基礎上于2005年組建成立文學院,2008年1月又與對外語言文化學院合并重組,構成了全國領先的中國語言文學的學術重鎮和人才培養基地。
該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術人才濟濟。現有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講師28人,另有專任外籍教授2人。教師中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54人。教師中約80%的人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有12%的人在國外著名高校獲得博士學位。該學院一貫重視本科教學,100%的教授和副教授為本科生開設課程。
該學院始終堅持“以學術為本”、“以科研促教學”的方針,科研工作成績斐然。目前承擔的國家級、省部級以及國際合作科研項目達24項,并主辦《文學論集》、《語言論集》、《馬列文論研究》、《中國蘇軾研究》、《基督教文化學刊》、《文化研究》、《問題》7種學術刊物,主編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系列期刊中的《文藝理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外國文學研究》、《語言文字學》、《文化研究》、《影視藝術》7種期刊。
該學院注重學術交流活動,已同海外80多所大學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學術聯系,并逐步建設一個高水準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學院絕大部分教師都曾出國進修、研究、講學或參加學術會議,并經常邀請外國專家與港臺專家來院講學。
漢語言文學專業
該專業教師大多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主持并完成過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出版了相當數量的學術專著和教材,發表了大量論文,在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該專業已形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在內的完整的教育培養體系,建立了本碩連讀、碩博連讀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培養各個層次的專門人才。
該專業下設“中國文學”、“比較文學”和“影視與多媒體藝術”三個專業方向,培養能夠從事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或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的專門人才。通過該專業的學習和訓練,使學生具有堅實寬厚的文史哲基礎知識和理論,較高的文學修養和鑒賞、評論能力,較強的寫作能力、古籍閱讀能力、外語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核心課程:文學理論、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含當代)、外國文學史、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經典導讀、美學概論、馬列文論、中國文學理論史、西方文藝理論史、文藝評論寫作、比較文學概論、英美文學史、國外漢學、影視美學導論、世界電影史、多媒體藝術概論、電視劇創作概論、中國電影簡史、影視文學評論寫作等。
漢語言專業
該專業教師大多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主持并完成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出版了相當數量的學術專著和教材,發表了大量論文, 在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該專業已形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在內的完整的教育培養體系,建立了本碩連讀、碩博連讀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培養各個層次的專門人才。
該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工作或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的專門人才。通過本專業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堅實寬厚的文史哲基礎知識和理論,扎實的語言學理論基礎和漢語及漢語史知識,一定的語言分析能力、較強的寫作能力、古籍閱讀能力和外語能力,并熟悉計算機的使用。
核心課程:文學理論、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含當代)、外國文學史、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經典導讀、漢語語音學、漢語語法學、漢語詞匯學、音韻學、文字學、漢語史、計算語言學導論等。
就業方向:該學院兩個本科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范圍寬廣,就業狀況良好。近年來畢業生年底就業率均在93%以上。本科畢業生中除40%左右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外,大多到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新聞媒體、文化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工作,許多畢業生已經成長為著名的專家學者、卓有成就的新聞記者、以及政府和新聞媒體的高層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