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專業簡介
2009-04-09 19:13:34中國人民大學
● 農業經濟管理國家重點學科所在單位,國家“985工程”中國農村發展哲學社會科學I類創新基地。
● 教育部高等學校農林經濟與管理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秘書處所在單位,國務院學
位委員會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單位。
●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同類學科中最早開始研究生培養的教學單位。
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組建于2004年,其前身是建立于1954年的農業經濟系。該學院具有從學士、碩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是我國重點綜合性大學中唯一的一個以農業經濟管理為核心領域的學院。
該學院按照農業經濟管理類招生,設有農林經濟管理和農村區域發展兩個專業,下設產業經濟與貿易、食品經濟與管理、土地與資源經濟、發展管理與政策四個專業選修方向,均屬于經濟管理類。該學院的學生不是學習農業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術知識,而是充分利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學科優勢,系統學習經濟學、管理學方面的知識及其在農業經濟與貿易、食品商務企業管理、農村發展等領域的應用技能。
該學院具有全國一流的教師隊伍。著名農業經濟學家張樹楠、鄭林莊、周誠、嚴瑞珍、張象樞等教授先后在該學院任教。現有包括溫鐵軍、白南生、程漱蘭、孫中才、唐忠、孔祥智、康曉光、汪三貴等著名學者在內的在職教師3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講師12人,幾乎全部擁有博士學位。該學院還聘請了著名鄉村研究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黃宗智(Philip C.Huang) 和著名農業經濟學者、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思高(Scott Rozelle)擔任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聘請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陳錫文、吉林省省長韓長賦、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等20多人擔任兼職教授。學院現任院長溫鐵軍教授,是2003年度唯一以學者身份當選的“CCTV十大經濟人物”的著名“三農”問題專家。
該學院為學生培養提供了很好的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社會實踐和教學實驗等支撐條件。該學院設有農村發展研究所、土地經濟研究所、鄉鎮企業發展研究所、農村金融研究所、世界銀行發展理論研究中心、西部開發中心、鄉村建設中心等科研機構,目前承擔著30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美國福特基金會、日本學術振興會等國內外的科研項目。該學院與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與地區的高等院校或國際組織的10多個教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國際交流和合作協議,近年來組織召開了“中國農村發展國際論壇”、“國際環境民間組織合作論壇”、“WTO與東亞農業發展”等具有影響的國際學術會議。該學院設有農產品市場模擬、調查與計量分析、鄉村發展試驗研究等實驗室,在全國建有50多個鄉村建設實驗區和10多個教學實習基地。該學院設有獎勵優秀學生的校友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
該學院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成績顯著。2006-2007連續兩年獲得學校“創新杯”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團體總分第一名,多個作品獲得“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特等獎和一等獎;2007年獲得全校運動會男子團體亞軍和團體總分第四名,“五四”文藝比賽團體總分第四名。該學院每年舉辦“新農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農經茶座”、“冬之旅”運動會等活動,辦有“采薇”學生報紙。該學院學生人數較少,豐富的學生活動為每一位同學提高理論應用技能和社會實踐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舞臺。
該學院重視學風與院風建設,崇尚“明德博學、經世濟農”的教學質量方針,強調培養“復合式(以經濟學、管理學為核心的學科綜合)、應用型(強調技能與能力培養)與國際化(強調國際視眼和國際交流能力)”的人才。該學院培養的學生理論功底扎實、基本技能過硬、適應能力很強,受到政府管理部門、大中型農牧企業與食品加工貿易企業、以及涉農的銀行、貿易、電力、能源、通訊、新聞、咨詢等企事業單位和有關的教育、科研機構的歡迎。目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國向現代工業國的轉型關鍵時期,一方面涉農產業的發展前程似錦,另一方面“三農”問題的解決任務艱巨,我們熱誠歡迎善于把握機遇、勇于迎接挑戰的青年學子報考。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該專業的前身是1950年開設的農業經濟專業,1998年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后改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該專業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傳統優勢專業,也是我國綜合性大學中開設最早、最具影響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該專業主要培養農業與食品產業領域的實用型經濟管理人才,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與農業、食品產業有關的國際經濟與貿易、企業管理、產業與市場分析、宏觀管理與政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從第三學年開始,可以從“產業經濟與貿易”、“食品經濟與管理”兩個專業選修方向中選修一個方向。
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計量經濟學、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司財務管理、會計學、統計學、農業經濟學、農產品貿易與價格、農業政策學、農產品國際貿易、比較農業經濟學、食品經濟學、食品市場營銷、涉農企業管理學等。
就業方向:(1)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農業與農村管理部門、食品產業管理部門和政策調研機構;(2)大中型農牧企業和食品加工貿易企業、與農業和食品產業有關的金融投資、流通貿易、加工運輸、科技開發、新聞傳媒、咨詢服務等企事業單位;(3)有關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近三年來該專業畢業生的去向構成如下:近50%考取經濟管理類的碩士研究生;30%就職于涉農領域的有關公司企業;15%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公務員;5%進入教學科研機構工作或者直接出國留學。就業地區結構為80%以上在北京市(包括考取研究生),90%以上在東部發達地區。
農村區域發展專業
該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后設立的新專業,我校從2000年開始招生。該專業重視利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學科優勢,強調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核心的學科綜合,在全國同類專業中處于引領地位。
該專業主要培養區域經濟、土地經濟、資源管理、農村金融和農村發展等領域的綜合型管理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經濟學、公共管理、社會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從事區域發展規劃、應用經濟分析、開發與資源管理、社區綜合管理、地方治理與發展政策等工作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從第三學年開始,可從“土地與資源經濟”、“發展管理與政策”兩個專業方向中選修一個方向。
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計量經濟學、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農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村鎮規劃學、土地經濟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農村發展概論、農村政治學、農村社會學、農村金融學、非政府組織管理等。
就業方向:(1)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發展規劃管理部門、環境管理部門、農村發展管理部門和經濟開發區管理機構;(2)與資源環境保護和農村發展相關的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3)大中型房地產企業和農村金融企業,以及涉農的新聞傳媒、策劃咨詢等企事業單位;(4)有關的教學和科研單位。該專業近兩年畢業生的去向構成如下:40%考經濟管理類的碩士研究生;50%就職于有關的公司企業與政府機構;10%出國留學。就業地區結構為80%以上在北京市(包括考取研究生),90%以上在東部發達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