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復習:政治解題的八大失誤與對策
2009-04-09 09:59:42網絡資源
選擇題在近幾年高考試題中是考生反映較強烈的題型,普遍認為做選擇題時答案難以把握,失分較多。作者對考生解答選擇題出現的失誤作了調查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
。保煜拍
例1:下列正確反映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與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的有()
。粒罢呤呛笳叩囊罁突A,后者體現前者的性質和要求
B.前者是指國家性質,后者是指國家機構
。茫罢呤菄w,后者是政體
。模罢呤菄覚嗔C關,后者是國家管理機關
這道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人民民主專政與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的理解,應選題肢是A、B。這道題許多學生選錯了,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審題不清,把人民民主專政與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看作是人民民主專政與人民代表大會制的關系,因而往往舍棄B而誤選了C;二是搞不清人民代表大會制與人民代表大會的區別(前者是指政治制度、政體;后者是指國家機構、政權機關),混淆了這兩個概念,因而錯選了C。
。玻斫饽w淺
例2: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國家形式。對此,正確的理解應該是()
。粒裰饕馕吨y治階級的每個成員都可以機會均等地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B.民主的核心是多數人的統治
。茫裰饕恢笔请A級社會各階級追求的重要目標
。模裨诜缮舷碛衅降鹊臋嗬敲裰鞯幕緝热
解答這道題需要對民主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民主是指一種國家制度,即在一定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由此可以看出,此題應選題肢為A、D。只有社會主義民主才在人類歷史上真正實現了"大多數人的統治",多數人才有民主,顯然題肢B是錯誤的。題肢C也是錯誤的。因為,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絕大多數實行君主專制制度,所以不能說民主一直是階級社會各階級追求的重要目標。如果對民主的概念不能深入地理解,就會導致失誤。
例3:當代國際關系錯綜復雜,我們處理國際問題,主要是()
A.按照國際條約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拢鶕覈膰依鏇Q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茫凑章摵蠂臎Q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模鶕髧恢碌脑瓌t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
這道題考查政治常識第五課"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的知識,應選題肢為B。由于教材是從一般意義上講的,沒有具體到我們國家主要根據什么來處理國際問題,有的同學沒有弄清教材中這一知識的深刻含義,結果選錯了。
。常撾x時空
例4:我國現階段的人民民主專政()
。粒俏覈膰w
。拢菍趧尤嗣駥嵭忻裰骱蛯兿麟A級實行專政
。茫畬嵸|上是無產階級專政
。模怯兄袊厣臒o產階級專政
此題應選題肢是A、C、D。然而不少同學把題肢B也選上了,究其原因,是脫離了"現階段"這一時間的界定,因而出現差錯。因為,現階段我國剝削階級已經被消滅了。
例5:之所以說社會主義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是因為()
A.社會主義民主是民主與專政的統一
。拢鐣髁x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
。茫鐣髁x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模鐣髁x民主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
此題應選題肢為B,這是由題干的特定規定性"新型的民主"所決定的。社會主義民主之所以是新型的民主,就在于人民當家作主,這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核心,也是社會主義民主同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題肢A、C、D的內容雖然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所具有的,但不是它所特有的,其他民主制也具有,所以只能選B。有些學生不了解這種選擇題的特點,結果把4個題肢都選上了,脫離了對空間的具體分析,導致選擇失誤。
4.不分異同
例6:社會主義民主不同于資本主義民主,主要表現在()
、倜裰骱蛯Uo密地聯系在一起
②多數人享有的民主代替了少數人享有的民主
、蹜椃ㄒ幎斯裼羞x舉權和被選舉權
、芫哂袕V泛性和真實性
。粒佗冖
。拢佗
C.②④
。模佗邰
該題的應選題肢為C。該題要求考生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及其它們的不同特點。任何民主,總是離不開專政的,統治階級的民主就是被統治階級的專政。同時,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在憲法中都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顯然①、③是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的共同點。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就在于社會主義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是多數人享有的民主;資本主義民主是資產階級享有的民主,是少數人享有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的特點也不同:社會主義民主是廣泛的、真實的民主;資本主義民主是狹隘的、虛偽的民主。有的學生沒有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之間的異同關系,結果導致了誤選。
。担嵉挂蚬
例7:宗教還將在我國長期存在的原因有()
。粒诮套鳛橐庾R形態具有相對獨立性
B.宗教的本質發生了變化
C.國際宗教勢力的影響
D.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此題的應選題肢是A、C。題肢B不選,是因為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宗教的狀況雖然起了重大變化,但宗教的本質沒有變化。題肢D不選,是因為"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宗教還將在我國長期存在"的原因。恰恰相反,是因為"宗教還將在我國長期存在",遵循宗教產生、發展、消亡的規律,我國才"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些學生沒有搞清這個因果關系,結果誤選了D。這告訴我們,對于因果型選擇題,不能變果為因,也不能變因為果。
6.只看現象
例8:英國前任首相撒切爾夫人把英國石油公司等國有企業產權賣掉,讓人們購買股票,并規定200股以上一律不賣,使持股人分散,從而使大部分工人擁有股份。1979年~1987年,英國持有股票的人數幾乎增加了3倍,從7%上升到20%,達900萬人,撒切爾夫人的口號是"把英國工人都變成資本家"。這種股票分散措施()
。粒淖兞擞Y本家與工人的雇傭關系
。拢鰪娏擞鴫艛噘Y產階級的實力
。茫淖兞擞膰夜芾硇问
D.減少了英國工人的失業狀況
此題主要考查考生能否透過資本主義國家的現象認識其本質,應選題肢為B。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盛行股票,這是壟斷資產階級為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以調整生產關系和統治方式的一種手段。工人擁有的股票是少量的,這并沒有改變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也就改變不了資本家與工人的雇傭關系,當然也不能保證工人不再失業,更不會因此而改變英國的國家管理形式。那么,為什么股權分散反而增強了英國壟斷資產階級的實力呢?因為一般地說,資本主義國家股份公司實行一股一票的原則,從這個角度講,發行大量小額股票使股權有了分散,但問題在于真正的股權并不屬于所有的股東,而是屬于股票持有量達到股票控制額的股東。工人持有少量股票,不但不會影響大資本家對公司的控制,反而使大資本家無須擁有過去的股票控制額就可以把公司控制在自己手里,而所能控制的資本反而大大擴大,所以股權分散不是削弱而是增強了壟斷資產階級的實力。有些考生沒有運用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只從表面現象去認識問題,結果導致了失誤。
7.定勢思維
例9:根據憲法第36條規定的精神,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我國宗教政策的是()
。粒裼行叛鲎诮毯筒恍叛鲎诮痰淖杂
。拢畤冶Wo一切宗教活動
C.公民有宣傳宗教的自由,也有在各種場合宣傳無神論的自由
D.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唯心的、不科學的,都應進行批判
這是一道逆向選擇題,應選題肢是B、C、D。有的考生在讀這道題的題干時還告訴自己這是一道逆向選擇題,是選不符合我國宗教政策的題肢,但在審讀題肢時,一種選正向題肢的思維定勢卻發揮了作用,結果把符合我國宗教政策的A肢選了出來,而把不符合我國宗教政策卻符合題干要求的題肢B、C、D舍棄了。
。福饔^臆斷
例10:1995年春節晚會上,有一個《看看母親河》的節目,把沿黃河不同河段取來的99瓶水排列成一幅黃河走向示意圖,描繪了黃河水的顏色由清--灰--淡黃--醬黃--灰--藍的變化。示意圖生動地表明()
。粒挛锒加星昂笙嗬^的發展過程
。拢挛飪炔棵苤膬蓚方面既互相對立,又互相依賴
。茫挛锒际峭車氖挛锵嗦撓档
。模挛锸怯伤母鱾局部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
這道題的應選題肢為A、C、D。在解答時首先要理解題干所指明的示意圖,在此基礎
上,再鑒別這個示意圖表明了什么?題干展示的是一幅"黃河走向示意圖",它直接表明的是事物前后相繼的聯系,局部和整體的聯系,以及一事物同它周圍事物之間的聯系,并不表明事物內部對立統一關系。不少考生沒有仔細領會題干中的示意圖表明了什么,結果多選了題肢B。究其原因是認為黃河水是運動的,運動都是矛盾的運動,這就人為地增加了不少"輔助線",主觀臆斷地把事物之間的間接聯系當作了直接聯系。
以上分析的是考生在解答選擇題時出現的一些失誤。出現這些失誤的最根本原因,一是沒有準確理解并熟練掌握教材上的基本知識;二是缺乏解題技巧,不懂得解答選擇題的具體要求和方法;三是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低。希望考生從這三個方面努力,以提高解答選擇題的準確率,減少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