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陸:高考不一定要考英語!
2009-03-12 14:04:16金羊網文章作者:彭啟有 何劍明
被稱為“中國最杰出的外交官之一”的吳建民近日在接受金羊網等媒體記者采訪時,提到他當年只學了五年半法語,就到外交部做翻譯,令在場的記者不勝唏噓。記者們感嘆:我們白學了十多年外語!
無獨有偶,記者今天上網搜索,發現全國政協常委、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王新陸近日向
兩會提交的一份關于高考不一定非得考外語的提案,贏得成千上萬網友的贊同。
不少網友認為,英語確實很重要,但并不是對每一個人都那么重要,要視其所處環境和所從事的職業而定。
高考不考英語一樣會有人學英語
一位新華網友認為,作為交流手段,英語對于我們加強對外開放、融入國際社會作用不可忽視,但將它的功用太過夸大,反而會有害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搜狐網一位網友說,高考不考英語又怎樣?我想,一樣會有專業人才學英語,學習英語會更好地作為一種個人適應某些工作和崗位的主動選擇,而非外界不加區別、強加于身的硬性規定。還是讓該鉆研的去鉆研,該解放的就解放了吧。
一位網友直言:“英語一刀切”,其實有失公平。因為英語像其它課目一樣,有的學生擅長,有的學生不感興趣,所以在學校我們看到不少人其他課很好,可英語課總拖后腿。把英語學習擺在高于其他課的位置,這顯然讓一些學生吃虧。允許一些人少在英語學習上花費精力,甚至根本放棄英語,可以節約社會成本,有助于精力和時間的合理使用。
學習英語純粹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
網友“阿羊”說,在學校里學的英語,畢業之后,大多數人都用不到;錄用考試、職稱考試也就只在考試之前突擊一下,僅僅為了考試能通過。其他時間很少能接觸到英語,大多數人的工作和英語沒關系。
還有一位網友表示:為了高考,高中生將大半時間花在了背單詞、作習題上。為了評職稱、提職務、出成果,人們又不得不擠出時間上輔導班、埋頭苦學。學習英語不過是一種形式主義,很不實用。吳建民直言,我國現在的外語教育有問題。
辛辛苦苦學了十多年英語有口難言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記者發現,一些中外記者云集的大型集體采訪活動上,一些外國記者在自我介紹時盡管說“我的漢語不太好”,但還是大膽地用普通話發問。可是,我們的同行跟他們打招呼,卻大多用漢語,很少用英語。是我們的記者不懂英語嗎?非也,我敢打賭,能進入記者這個行當,每個人至少學了十年以上,每一次考試,都能“過五關斬六將”。只是,到頭來遇到外國朋友,大多吃了嘴的虧,有口難言。
吳建民說,當年他們學外語的時候,特別注重講,每人有一個小鏡子對著練,看看口形是否跟老師是一樣,要求很嚴格。其次是敢用,在各種場合,反復地練。反觀我們現在的各級學生學外語,大多是動眼不動口,不停地看,不停地記。真正見了老外,卻說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