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國高校院士校友榜:北大清華院士校友最多
2009-02-20 11:22:54中國校友會網文章作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榮譽學術稱號,兩院院士作為我國科技大軍的領軍人物,崇尚科學,敬業奉獻,為我國科學事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國家崛起和民族復興作出了重大貢獻。“兩院院士”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自然科學家中的最杰出的代表,他們在自然科學領域為中華民族和全人類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堅力量。
通過對我國1955-2007年間當選的兩院院士求學背景的調查發現,兩院院士中1952年以前畢業的占總數的39.57%;1952年(含)以后畢業的占60.43%,當中約67.39%畢業于國內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畢業于高校的人數最多,占總數的95.26%,分布于我國100多所高等院校。
“2009中國高校院士校友榜”以1952年(含)以來我國普通本科高校的畢業生成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數據基礎統計得出,是衡量我國高校科技人才貢獻能力的關鍵指標,是反映我國高校科技人才培養水平的核心標志。
北大清華畢業院士校友最多,榮膺中國“院士搖籃”
結果顯示,1952年(含)以來,畢業于北京大學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數最多,有131人,雄居2009中國高校院士校友榜榜首;清華大學畢業的院士有118人,位居第二,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畢業的兩院院士校友人數遠遠領先與其他高校,是我國名副其實的“院士搖籃”;復旦大學畢業的院士校友有79人,位居第三,南京大學有56人,列第四;哈爾濱工業大學44人,列第五;中國科技大學41人,位居第六;上海交通大學37人,位居第七;浙江大學有32人,位居第八;吉林大學和同濟大學各25人,并列第九。
位居第十一至二十名的高校依次是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南開大學等。畢業院士人數均在10人以上的高校有28所,基本上都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這說明我國遴選出985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戰略是正確的,這些高校具有較強的高素質科技人才培養優勢和能力,是我國最有可能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最有可能產生“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中國杰出大學。
從兩院院士畢業院校分布可以發現,院士高度集中于前10名高校,特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等,位居前列的高校大都屬于建國以來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這些高校在上個世紀不同時期得到國家的重點扶持和建設。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可見國家的教育政策直接影響了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分布,但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過于集中,應引起國家的反思。
上個世紀五、六、七十年代,由于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中國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和交通大學等高校分別從北京、上海等地區搬遷到其他省市,大大增強了搬遷地區的高教和科研的水平和實力,對于優化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地區配置格局起到很大作用,為搬遷高校經過努力建設成為區域特色高水平大學進而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
2009中國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年2月18日,中國校友會網、《大學》雜志和21世紀人才報等機構發布《200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北京大學連續兩年問鼎2009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居第二,復旦大學名列第三,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分列第四和第五。江西藍天學院連續三年蟬聯2009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榜首,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居第二,黃河科技學院列第三。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居2009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第一名,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和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分列第二和第三。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已連續7年開展的大學評價研究工作,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已成為考生及家長高考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是我國民間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之一。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介紹說,我們的評價是以“衡量高校對科學與人才的貢獻能力”為標準,是對高校的歷史和現時結合的“選優排序”,體現的是高校的歷史成就、現時能力和辦學特色等狀況,指標數據基本采用截至2008年各高校的最新數據。
《200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由中國校友會網、21世紀人才報和《大學》雜志等機構聯合編制,報告由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云南師范大學馮用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王凌峰和中國校友會網劉明等共同執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