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過來人圍繞申請材料“模擬提問”,去老師家拜年“取面經”,QQ群上討教學長……還有4、5天,復旦、交大等名校自主招生面試即將拉開序幕,這個春節,不少高三生也沒閑著,備戰面試異常忙碌。
請過來人“模擬面試”
從往年情況來看,名校自主招生相當比例的提問圍繞考生入學申請材料中的特色內容展開,這幾天,上外附中高三學生小劉拿著申請材料,到處向過來人請教并“模擬提問”。
小劉曾在高中期間就赴美參加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精英夏令營”,各方面表現非常優秀。一位復旦大學的學長就此給他提了一個模擬問題:你既然這樣優秀,也幾次參加出國交流活動,為什么不申請國外大學?以往有學生獲得自主招生資格后再報考國外大學,你對這種行為怎么看?“這兩個問題都很有殺傷力,我倒是沒考慮到,學長提得非常及時。”小劉說。
記者還發現,假期里,不少高三生請來自己的父母做面試官,模擬面試場景。“父母總是找茬,一會說我說話時雙眼不正視考官、用手扯衣服,一會又說我不由自主地抖動雙腿,不過這樣也好,提前查找毛病,正式面試時就能盡量避免。”上海中學學生小張說。
周刊點評
熟悉申報材料。例如上海交大要求初審專家根據申請材料提出面試建議,如“我認為此生在某方面有特長,建議面試專家如何如何”等,供面試考官參考。因此,考生務必保證申請材料的真實與準確,并站在面試專家的立場,對“個人陳述”和“推薦信”的內容,特別是興趣、特長、所獲獎項和特殊經歷等字斟句酌,自己列出問題清單。否則,就可能出現尷尬情況。考生A在材料中提到自己擔任學校模擬聯合國大會的人權委員會的主席。但考官提問“請談談你對人權的理解”時,小A思考了半天也未能作答。
復旦大學新聞系大一學生小吳提醒,最好不要重復材料上的話,可適當圍繞自薦信準備一些詳細的事例來佐證,做一些擴充,讓面試老師認為確有其事。同時,周刊也建議學生不妨體驗模擬面試,并加以總結和反思,考生在正式面試時就能較好地應對。
去老師家拜年“取面經”
這個春節,位育中學高三學生王逸塵前往老師家拜年。攀談中,還不忘向老校長姚國超“取經”,從溫家寶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的發言,到奧巴馬的就職演講,從航天精神到抗震救災,圍繞時下社會熱點話題,老師發散性地指導讓小王受益匪淺。
周刊點評
去年參加復旦大學自主招生面試,最終被金融系錄取的小吳提醒高三學生,由于她報考的是金融系,因此,考前她特別關注了上海第一財經頻道,《中國經營者》、《頭腦風暴》、《財富人生》等,對中國當前的經濟狀況有大致了解,包括經濟體質存在的問題,中美貿易、經濟熱點話題,著名經濟學家觀點等。
如何準備一些時政熱點,復旦大學法學系小譚提醒說,準備熱點話題切忌死記硬背,關注事情的原委,別人的評述外,也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理解,確實答不出也要誠懇而有技巧,比如可以說你對這一領域不是很熟悉,想向老師學習一下,今后會做更多的了解之類。
QQ群上討教學長
除此之外,QQ群、論壇也成為不少高三生的聚集地。記者發現,近期,貼吧、BBS上關于自主招生面試的討論帖數量也大為增加。
“QQ群中的的人很多是來自復旦大學的,不少都是通過自主招生選拔進入復旦,向他們討教面試經驗再好不過了。”在論壇上,王逸塵認識了一位參加過面試的學姐,“本來總覺得心里沒底,現在多聽了別人的經驗,心里踏實不少。”
和QQ群同樣熱鬧的還有論壇,復旦云聚社的論壇在學生中小有名氣。這個曾去各個高中舉辦過自主招生講座的學生組織,在網絡上也盡其所能。不少學生都是沖著“復旦”的金字招牌去的。
復興高級中學高三學生小呂告訴記者,自己最近就在網絡中搜索面試中的“共同題”,事先準備。比如自我介紹;個人優、缺點;影響最深的人、事、物;最喜歡的書;高中生活的收獲與遺憾;為何選擇××大學××專業;個人生涯規劃;家庭狀況等。
周刊點評
自我介紹必須與已提交的申請材料相一致,周刊提醒高三考生注意兩點,第一,說特點。挖掘自己的特長、特別經歷等,不要講諸如學習刻苦、成績優秀、關心集體之類千人一面、空洞無物的“品德評語”。第二,講重點。重點突出自己希望“推銷”的內容,盡可能將考官的發問引向自己熟悉的方向。
復旦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大一新生小王建議,學生可以根據要對自己報考的專業有所了解,包括這些領域的名人和事件,至少對“為什么選擇這個專業或學校”之類的問題要爛熟于心,“回答起來語無倫次是絕對不行的,當然也不能說成是父母的意思,這樣會給人不成熟的印象。”
相關鏈接
復旦自主招生面試時間:2月11-12日。
交大自主招生面試考核:2月13、14日進行。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