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一發動全身 看高考“指揮棒”如何揮動
2009-02-04 10:26:20光明日報文章作者:尚勁
將在明年實施的北京市新高考方案即將出臺。這個方案的實施將影響到千家萬戶,不僅牽動著明年應屆高考學生及其家長的心,也牽動著將在未來幾年應考的學生及其家長的心。
出臺新的高考方案,是應對北京市中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措施之一。明年參加高考的北京市應屆考生,將是經過課改教學后的首屆高中畢業生。新的高考方案,一方面將檢驗課改的效果,為課改的進一步完善提高重要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也將對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學、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整個教學活動,甚至包括對師生與家長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權威的指向作用。
其實,高考為高中的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指向,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實際上,高考的指向作用并不局限于教學,更不局限于高中。高考方案乃至高考題目的些微變化,都將被逐漸放大至高中、初中甚至小學的整個教學當中。比如,高考新辦法擬調整語文、數學、外語三科的卷面分數并增加選做題的數量,這無疑增加了語、數、外三科的分數在整個高考分數中所占的比重;而選做題的增加,也無疑增加了這些科目的整體難度。如果這樣的調整付諸實施,那么,可以肯定,學生偏重語文、數學、外語三科的傾向將更加明顯,學生的知識結構將更加失衡;而如果選做題的范圍游離于日常教學內容,那么,將迫使學生和家長把更多的財力、物力、精力和時間投入到五花八門的課外補習班以及名目繁多的考級、競賽中去。“10分選做題,10年課外班。”是耶,非耶?
高考是根“指揮棒”,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現實。當然,這根“指揮棒”指揮的不僅僅是學校、學生及其家長。因為高考負載的不只是為高等學校選擇學生的任務,所以,高考這根“指揮棒”揮動起來就顯得格外沉重。通過高等教育可以變更身份,高考還是社會流動過程中相對平等和公平的一個階梯。“一考定終身”常常為人所詬病,但就是這“一考”,成了許多人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由此,高考這根“指揮棒”,還兼有平衡教育資源和社會公正的功用。最近,溫家寶總理表示,“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里農村的孩子幾乎占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
無論如何,“指揮棒”應該是為所有人指路的“指揮棒”。大學以前(甚至包括大學)的教育應該是通才教育,而不應該是專才教育和精英教育。現在中學甚至小學中的所謂“試驗班”、“快班”,都實在有違教育的常識和理念。新高考辦法出臺,將使“指揮棒”確定新的指向。這個指向,是弱化還是強化中學教育甚至小學教育“精英化”的傾向,還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