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考題讓應試型學生水土不服引熱議
2009-01-06 15:00:39新聞晚報文章作者:錢鈺 張騫 李征
剛剛過去的元旦小長假,滬上不少高三學生忙著參加各大高校組織的自主招生考試。由于大學教授出的題目面廣、思維性強,讓很多習慣題海戰、死讀書的中學生產生不適應,這也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不少專家指出,當前的中學教育部分已無法適應大學招生改革,中學教育界應當反思并與時俱進,而學生報考自主招生也應量力而行。
名校自主選材各有特色
有校長指出,自主招生本來就是名校選拔適合自己的特殊人才的創新途徑,同時自主招生考試也向中學快速反饋了不同的高校對基礎教育的不同要求。
“大學都有自己的傳統特色,選拔考生的條件各不相同,有的注重創新能力、有的注重厚重踏實、有的喜歡通才。 ”格致中學校長張志敏認為,高校被賦予自主招生的權力,大學怎么出題是大學的事情,但出題思路一定是體現高校對學生的特定要求,“今天北大的題目就出得很好,包括為周杰倫《青花瓷》的歌詞挑錯,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又體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要求。 ”
有部分適應了應試教育模式的中學生因此就對考題產生“水土不服”。對此,某高校招辦負責人表示,高校自主招生,力圖改變的正是基礎教育的應試頑癥。 “高校自主招生考題之所以與時事聯系緊密,就是希望引導中學生關注身邊大事,華中科技大學自主招生就考到了‘武漢現在的豬肉價格和油價’,就是考察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度,倡導的是多元化綜合評定! ”
也有中學校長坦言:“說到底,學生應該量力而行,有的放矢,沒有這個金剛鉆,干嘛攬那瓷器活,不要一味把氣撒在試題上。 ”
借鑒國外自主招生經驗
大學招生擁有自主權利在歐美國家是非常普遍的行為。如在英國,每個學生都有兩次機會參加高考,選擇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績,作為申請大學的依據。考生的成績被全球100多個國家的名校承認。它有60多門課程供考生選擇,學生只需參加其中5門考試,作為申請大學的依據。大學根據學生的申請,自主面試決定是否錄取。如果說,在國內是用“分數評價人”,那么在英國則是“等級評價制”。其次,在教材上,英國的教科書知識面很廣,重在培養學生知識結構的全面性,知識點本身沒有國內教材講得深入。
高二時從本地中學轉學到上海師范大學劍橋國際中心學習英國中學課程,去年參加英國高考而考入牛津大學的高齊翔在評價國內和國外教材不同時說:“以前在高中讀數學,覺得題目很難,知識點鉆得很深,做題很沒意思。可是英國的數學教程中知識點很廣,涉及高等數學微積分、統計等內容。考試題目也不是為了難倒我們,因此越學越有意思。 ”
中學與大學共同探索改革
長久以來,高考是作為中學教育的“指揮棒”存在的,由于高考對分數的“斤斤計較”,催生了中學應試教育的產生并繁榮。因此,當今天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到自主招生行列中,那些已經適應了應試教育模式的中學會產生不適應也是非常自然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自主招生不僅是高校如何選拔人才的課題,也是中學如何教育、培養大學所需人才的重要課題。對此,張志敏校長呼吁,各高中應該給自主招生一個空間,期待高校自主招生更加完善、合理的同時,也期待試題更貼合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生活,而不要一味抹殺大學的出題思路和對素質教育的引導。
高等教育專家熊丙奇教授表示,高校的自主招生,本質上是高校按照自身培養人才的要求選拔學生,這與學校是否自主舉辦考試沒有關系。從教考招分離角度說,招生單位本身并不需要舉辦考試,而是依據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參考權威性評價考試的情況,結合學校的標準錄取考生。
交大副校長印杰也認為,只有國家和教育部門出臺一種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高校自主招生才可能更簡化,筆試才有可能被取代。
相關鏈接
檢測邏輯推理能力
數學教研員建議中小學生玩數獨
交大自主招生數學最后一題竟是數獨游戲,這引起了中學教育專家的關注。昨天,寶山區教師進修學院首席教研員王鳳春致電本報建議,學校、家長應鼓勵孩子“玩”數獨,因為這個游戲能提高人的邏輯推理能力,對理科學習和今后工作都有幫助。在學生中推廣數獨,還能消除二期課改淡化幾何的“副作用”。
數獨是瑞士數學家歐拉發明的游戲,與我國的九宮格類似,在歐美、日本等很多國家風靡。“交大把數獨作為數學‘壓軸題’,說明高校學者對數獨的功能是很認可的。 ”王鳳春說。如今,很多外企在招聘員工時也會出很多邏輯推理題,這方面能力強的人,今后的學習、工作會有優勢。從教學角度看,中學二期課改淡化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內容,如果在中學里推廣數獨游戲,則能起到一定的替代功能。它是游戲,也是“大腦體操”。
盧灣區啟秀實驗中學的老師告訴記者,該校把數獨引入了第二課堂,選修這門課的學生“玩”了一學期后,幾何成績要總體好于沒選修的學生,這證明了數獨的益智功能。王鳳春指出,數獨在上海還不太流行,要讓更多學生、老師和家長意識到數獨的魅力,讓更多孩子在游戲中變得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