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必看:備受矚目的新生代二本大學盤點
2008-09-02 13:53:33求學文章作者:
當我們還將目光鎖定在一本和比較老牌的二本院校時,你是否想過,也許還有一批新建的二本院校值得你報考?這些年隨著高校的擴張、合并和升級,不少新建本科新生力量已蓬勃發展起來,備受教育界、考生關注,成為歷年的招考大戶。本文旨在引領大家了解這類新生力量,且結合自身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
篇一:概 述
近幾年,我國的高等教育有了快速發展,其中,2000年以來新建的本科院校達170多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24%。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沒有新建本科院校的發展,就難有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好態勢。從狹義上來講,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指1999年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和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由專科獨立或多所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校合并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類型
注:據不完全統計,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將近四分之一的學校是由原來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或承擔著師資培養任務的學校與其他學校合并升格而成的。
專科.本科
雖當前新建本科院校已基本完成了從專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轉型的過渡,但由于升本時間有先有后,多數院校的在校生數、專業設置等均處于本、專并存的狀態,院校之間差別較大。其在辦學層次上有專科層次的教育,也有本科層次的教育,且本科教育確立時間較短。以廣東省院校為例。一般而言,升本首年院校的本科專業設置不超過6個,招生人數500~600人,以后每年增加3~4個本科專業,四年后本科專業穩定在20個左右,本科生數量因此而不斷增加,專科生數量逐年減少,到第四年專科生通常僅剩幾百人。從全國的現狀來看,多數院校本科生人數已超過專科生。升本歷史較長的院校,大多數是本科,如唐山師范學院、哈爾濱學院等,它們于2000年升本,到2005年本、專科生的比例分別為6.8∶1、8.33∶1。升本時間較短的院校仍以專科生為主,如沈陽工程學院本、專科生分別為3791人和6093人,比例為0. 62∶1,但這些院校占新建本科院校總數的比例很小。
應用.區域
近幾年,我國新建本科院校牢牢把握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實際需求,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和特色,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主,實現人才培養規格和模式的多樣化,其實踐為該類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開辟了新的天地。湖南工程學院是2000年“專升本”的本科院校,該校把發展目標定位于“全國一流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麗水學院在繼續鞏固傳統優勢專業尤其是師范類專業,以滿足本地區基礎教育師資需求的同時,根據麗水市“九大特色制造業基地”建設以及五金機電、特種材料和精細化工等對專門人才的需求,積極培養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萬人規模.師資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現在規模都在8000人以上,本科生占三分之二以上。招生規模擴張很快,基本都步入“萬人規模”高校行列,如合并后的洛陽理工學院已在34所河南省本科院校排名中占據重要位置。今年,其各本專科專業共計招生7000人,是河南省各高校中招生規模較大的院校。但新建本科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師資不足問題,尤其是與學校特色戰略相關學科的師資力量不足,長線專業教師多,短線專業教師少。新建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師資隊伍的結構不合理,包括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不合理,理論型教師多,應用型教師少,雙師型教師更少。
篇二:典型大學
剛才我們介紹了新建本科院校的總體發展狀況,想必同學們對此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然而,由于各個新建院校具備各自不同的特點,比如地方經濟的發展、教育經費的投入等情況,都會影響到各自的發展,從而使得這些新建院校形成了它們的特色。這里選取幾所有代表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建本科院校作一簡單介紹,以讓同學們對這些院校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重慶文理學院:最具詩意的新建院校
求學人物:陳浩 重慶文理學院文學與傳媒系
求學性格:浪漫
求學體驗:
彎彎曲曲的小徑一直將我的視線帶進柳暗花明與一片湖光山色中,遠處掩映著幾座建筑,再往前走,便是一排排筑在山坡上的紅磚綠瓦,這便是重慶文理學院。不曾想到,重慶文理學院竟然是這樣一個詩意的地方。走進校園的第一感覺就是寂靜。在校園的石階上走著,用心去感受,如身臨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學校旁邊星湖水的淺吟低唱,讓人感受到星湖的神韻。
重慶文理學院就是這樣一個顯得靈動和充滿神韻的大學。它是一所情懷浪漫的大學,如果你想體驗大學里的詩情畫意,那么它將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如果你有足夠的夢想,那么它會給你一個全新的體驗。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擁有優美的自然風景,同時還是一所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學校。其在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2006年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正式落戶重慶文理學院。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學生除學習理論知識外,還可以參觀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博物館,并在實際中進行“田野實踐”,例如與民間竹簾工藝、燈戲的傳承人進行交流,或觀摩民間造紙術等。
這是一個注重文化品牌建設的學校。其以中國傳統節氣來命名校園道路,包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蘊,昭示著學校與自然萬物的和諧共生和校園的勃勃生機;以花草命名女生宿舍,如“映梅苑”、“滋蘭苑”等;以樹木命名男生宿舍,分別有“聽松苑”、“觀柏苑”等;就連一方圍墻,它也賦予其文化內涵。
日常的校園活動中,文理學院的氛圍也是十分活躍的。這些活動都非常適合飽含才情的你去認真參與。重慶市高校法學社聯盟論壇、瞭原社、星湖寫作社、飛翔電子工作室等,為我們的展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2007年,文理學院學生的原創DV《畢業》入選了第十五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此外,文學與傳媒系的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外國語系的“ABCD大家唱”英文歌曲大賽、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的應用數學競賽、美術系的“巴渝風情”寫生作品展、迎評海報設計大賽、校園公德廣告大賽、音樂系的原創舞臺劇大賽等等,為你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只要你有足夠的才情,就有足夠大的舞臺。
廈門理工學院:最具應變力的新建院校
求學人物:趙唯實廈門理工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系
求學性格:務實
求學體驗:
這是一所與廈門經濟特區一同誕生的大學。從“人才培養緊貼特區發展需要”的提出到成為“地方經濟的人才搖籃”,廈門理工學院立足特區、服務特區。在發展目標定位問題上,學校提出“力爭把廈門理工學院建設成為特色、精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式、應用型、地方性、國際化的理工科大學”。這個目標定位的特點即強調了“特色”、“精致”和“競爭力”三個概念,藏露結合,剛柔相濟。
廈門理工學院是一個適合學生創業的學校,它非常注重學科專業的建設,及時調整自身的定位。在這里,你能掌握到一些非常實用的專業技能,這些專業技能與市場的需求緊密結合,讓你在畢業后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與這座城市一樣,廈門理工學院透著濃厚的務實色彩。在這里,你見不到深圳的大步流星、上海的熙熙攘攘和武漢的喧鬧嘈雜,它始終從容應對世事紛紜,它有的只是踏踏實實和隨機應變。
2007年廈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賜貴在廈門理工學院調研時對該校的發展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緊貼廈門的發展實際,著重在高端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的人才培養方面下大力氣。機械工程和電子信息是目前廈門的兩大支柱產業,根據這種形勢的變化,學校分別開設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網絡工程等專業與之相對接。此外,學校還精心設置若干在本省、市的高校中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或專業方向,如會展、文化產業管理、光電子、數碼動漫、車輛工程、汽車公估、空乘商務等;鼓勵與企業聯辦專業,如與ABB公司聯辦“電氣工程自動化”、與大華聯合公司聯辦“汽車公估”、與金龍客車公司聯辦“車輛工程”、與上海廣達集團聯辦“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與廈門航空公司聯辦“空乘商務”等各種專業。這些專業的設立,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只要你靜下心來,踏實地學習,總能找到屬于你的一方天空。
南京曉莊學院:發展最迅速的新建院校
求學人物:談歆 南京曉莊學院學前教育專業
求學性格:沉穩
求學體驗:
說到曉莊學院,許多人就會想到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創辦的曉莊師范學校。沒錯,這所學校正是由他創辦和發展起來的,至今仍然堅持著陶行知先生奉行的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它是我國近代鄉村教育運動的最早發源地和試驗場,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論即發軔于此。蔡元培、陶行知、陳鶴琴等一批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曾在此任職或執教,原國務委員張勁夫等一大批知名校友曾在學校就讀。曉莊學院從2000年掛牌起,僅僅三四年時間便在全國新建本科院校中脫穎而出,率先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成立了二級學院,并擁有方山、莫愁、曉莊和中山路四個校區。
曉莊學院的特色在于教育類專業,如果你對教育事業有濃厚的興趣,那么你不妨選擇這所學校,因為它是南京市除南京師范大學以外的第二所師范類高校。其中就業最好的是學前教育專業。2007年南京六城區考試中,該專業學生絕大部分人順利留在了南京,就業率相當高(筆試是100%通過的)。在南京曉莊學院日前舉辦的校園招聘會上,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被“搶購一空”,該專業每位畢業生的手上幾乎都拿著三四家單位要求簽約的合同書。學前教育專業就業火爆和這兩年社會發展有密切關系。以前的幼兒園對老師的素質要求不高,會跳會唱就已經不錯了,而這兩年,老師的道德素養、教育能力、有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則是更關鍵的因素。因此,這些“科班”出身的畢業生自然供不應求。
此外,還有新聞傳播學院的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也是很有吸引力的。這個專業打破了傳統高校重理論輕實踐的慣例,而給學生許多實踐的機會,涌現了像洪婧這樣的優秀學生。她所在的集體2003年2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學習雷鋒、志愿服務先進集體”。
陶行知先生說過:“曉莊是一部永遠不會完稿的詩集。”走在校園的香樟樹蔭下,周圍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充滿了奇幻的色彩。在這里完成人生的夢想,想必人生的樂章會譜寫得更加完美……
篇三:觀 察
以上是對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學進行的粗略勾勒,試圖展現出這些新建本科的特色和優勢,便于考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這幾所大學要么注重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要么注重學科專業的建設,要么注重發揮合并前的特色專業的優勢,要么注重綜合性專業的建設。那么,從總體上來說,新建的本科院校在校園文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模式上有哪些共性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校園活動營造校園文化
新建本科院校非常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它們極力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動文化四個層面對校園進行全新的規劃設計。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對校園物質文化和活動文化的建設,比如校園中的雕塑、休閑設施等建設都富有特色。此外,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是校園活動氛圍的營造,各種社團和學校組織的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充分展現了大學生的青春風貌。湖南理工學院合并共建僅八年時間,已經開始顯示出超凡的活力和卓越的精神。它讓學生在高雅健康的校園文化中成長,在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中陶冶。湖南理工學院實施的“三高工程”:堅持弘揚高雅藝術,培養高超技能,陶冶高雅情操,形成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被《中國教育報》等媒體譽為“素質教育的一匹黑馬”。
服務地方的應用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積極探索有別于研究型大學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在強調培養學生學習、實踐、創新三種能力的同時,比研究型大學和教學研究型大學更加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盡最大努力使學校與老本科院校之間形成錯位競爭。大多數新建本科院校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培養的人才主要是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具有較強的區域性。比如重慶科技學院每年投入200萬元支持十個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而學校的科研經費在升本時還不到500萬元,2007年則增加到3000多萬元,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沒有碩士點的情況下,油氣井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兩個學科入選重慶市高校重點建設學科。三明學院根據三明市確定“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冶金及金屬壓延、機械及汽車零配件、林產加工業和生物醫藥“3+1”產業集群的框架,主動對接,設立了專門的基金,確定植物學、生物化工、結構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漢語言文學五個學科為第一批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其中與三明產業集群密切相關的植物學、生物化工以及結構工程三個學科被確定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學校重點建設學科。嘉興學院圍繞嘉興市經濟建設的重點課題,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增加了嘉興經濟建設急需的社區管理、環境治理工程、服裝紡織、信息工程等十多個專業。此外,嘉興各縣(市)與學院的合作項目不斷增多,學院從校外獲得的合作課題科研經費連年翻番;學校一批頗有知名度的教授成了嘉興市政府經濟發展咨詢委的特聘專家,他們不僅為市政府提供決策咨詢,還為嘉興港開發、浙北區域經濟研究等許多重大課題出謀劃策。
學科專業的實用建設
新建本科院校在“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前提下,對各自在同類高校中已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或潛在優勢的學科專業加大建設力度,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和學術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加凸顯和強化其優勢,形成了學校的學科專業特色,打造出學校的學科專業品牌。新建本科院校高度重視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互補,走學科與專業建設一體化發展道路。江西的渝州學院較早地預見到中國制造業技術人才的不足,專門培養制造業的高級技工。前幾年,包括深圳、上海很多地方很多企業都來要它所培養的人才,因為它比別人走在前面,看準制造業的重要性,因勢利導,滿足了某一層次的人才需求。
2006年由涪陵師范學院更名的長江師范學院進一步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積極發展工商管理、財貿會計、金融保險、現代流通、社區服務、中介服務等與現代服務業緊密相關的學科專業;嘗試發展與重慶市和渝東南重點產業相關的機械設計制造、儀器儀表、食品化工等實用工程技術類學科專業,加大工科專業的比重,提高學科專業社會適應性和依存度。
看了以上的介紹,你是否心里有數了呢?誠然,新建本科院校作為一支新生的力量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并且在本科院校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對于廣大考生來說,認真選擇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專業,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