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高三女生談名校錄取經歷:SAT只占1/5
2008-08-19 10:18:07新華網文章作者:
熱門推薦:
齊蕾:SAT只占五分之一的分量
當得知自己已經被達特茅斯學院提前錄取的消息時,齊蕾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在齊蕾的印象里,能夠被這所美國長青藤大學錄取的幾率微乎其微,更不要說是提前錄取。
齊蕾,17歲,北京四中高三學生,高二考托福,高三上學期考SAT,2006年10月開始申請美國高校,2006年12月8日得悉被達特茅斯學院提前錄取。
齊蕾的托福和SAT成績都不低,托福 633分,SAT 也超過了2000分(滿分2400),但她認為,自己之所以打動達特茅斯,考試成績并不是最主要的,豐富的經歷和個人能力才是根本,“在申請中,SAT也許只占五分之一的分量,美國大學更看重你的經歷和能力,包括領導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
鋼琴8級,長笛5級,打排球拿過北京市中小學生比賽的冠軍,尖子生齊蕾不光學習好,而且還多才多藝,更有“一籮筐”的社會活動經歷。在整個高中階段,齊蕾一直擔任班長,還是北京四中模擬聯合國的主席,參與組織了四中的第一次模擬聯合國活動,并作為領隊帶領四中參加了首屆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并獲得了“最佳組織獎”;是北京四中奧運新聞發言人,受邀參加BBC的奧運節目錄制;中美青年論壇北京地區的負責人,去美國猶他州的高中交流時受到了州長的接見,還接受了當地媒體的采訪。就在前些天,齊蕾還作為學生代表,和四中校長一起參加了北京電視臺一個關于高考(Q吧)改革的直播節目。
和齊蕾談話,經常會忘掉她只是一個17歲的中學生,她講話非常有條理,邏輯嚴密,顯得成熟而理性。在談到對高考的態度時,她不像多數中學生那樣表現得深惡痛絕,而是表示,高考是我國國情下相對最公平的優秀人才選拔模式,只是這種模式給大家的壓力比較大,也會流失一些人才;高考要改革,但要一步步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不光談吐理性,齊蕾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也處處滲透著理性思維。比如在學校的選擇上,齊蕾的師兄師姐中,有去哈佛的,有去普林斯頓的,都是在中國人中知名度非常高的“牛校”,但齊蕾卻選擇了在國內知名度還不是很高的達特茅斯,盡管它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并不亞于哈佛、耶魯。齊蕾說,達特茅斯特別重視本科教育,實行全部由教授授課的小班教學制度,師生比是1∶7。她一直就向往這樣的教育,因此選擇了達特茅斯。
回憶申請的過程,齊蕾感覺辛苦至極,并不亞于備戰高考。在準備提交申請材料的前一個月,她經常要熬到夜里兩點,一邊改Essay,一邊還要與美國大學保持聯系。第二天還要堅持上課,困了,就喝咖啡提神。經過這段日子,齊蕾總結經驗說,高中生申請赴美名校留學,不僅要有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及過硬的語言能力,還要有充沛的體力,畢竟,要同時準備兩種教育體制下的高考,不是能輕松拿下的。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