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太自主 公眾期待什么樣的高招制度
2008-07-17 14:18:02沈陽日報文章作者:李鵬翔
繼清華大學在自主招生中加60分錄取蔣方舟后,武漢市東湖中學畢業生張孟蘇因助人為樂受新加坡招生教師垂青,其錄取經歷有點“傳奇”。
這些“招生特例”得到了贊揚,也受到質疑。人們對“分數量”的高招制度詬病的同時,對自主招生存在某種擔心。
“傳奇”的錄取故事
7歲開始寫作,9歲出書,“少女作家”蔣方舟受人們關注。如今,高考(Q吧)總分561分的蔣方舟被清華大學加60分優錄,這事引起了爭議,名校不拘一格錄取人才的尺度成為爭議焦點。不久,新加坡學校錄取非“尖子生”張孟蘇一事又引來討論。
據了解,高考結束后,張孟蘇到武漢大學參加一場高校招生咨詢會,正趕上暴雨,趕到時不少學校的招生人員已在撤展,當時,西南大學的一位女教師在拆攤位的雨篷,由于個子不高,拆起來很吃力,路過的張孟蘇看見后二話沒說就幫忙拆。這一切被一旁的一位新加坡學校老師看在眼里,當張孟蘇準備離開時,被叫住了……
擇才優錄引發熱議
在國內某門戶網站關于“你如何看待清華大學擬加60分錄取少女作家?”的調查中,共有7萬多名網友參與調查。其中,認為“清華不拘一格錄取人才,體現名校風范”的支持者有48770人,占總數的69.49%;認為“降分錄取對其他考生不公”的有19278人,占27.47%;表示“不好說”的有2138人,占3.05%。
張孟蘇事件似乎尤其引人關注。在國內某門戶網站展開的網上調查中,已有134000多名網民參與,其中122000多人表示贊成,認為此事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代表人才培養新方向。
但有網友疑問:如果張孟蘇綜合素質高,高考為什么只考了445分?
更多的議論指出,張孟蘇是一塊“指示牌”,國外高?荚u更多是學生包括人際交往能力在內的綜合素質,這值得國內高校借鑒。
對于清華優錄蔣方舟的網民調查中,有近三成的網友認為這對其他考生不公。而對于外國學校憑借綜合素質預錄張孟蘇的反對聲很少。有人不禁問,假如一所國內知名大學也如此錄取張孟蘇,人們會不會贊同?
期待什么樣的高招制度?
一邊是“一條分數量到底”的高招錄取制度遭人詬病,一邊是不拘一格取才的自主招生被人擔心某些“潛規則”引發不公。從2003年開始,我國通過實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探索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允許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選拔通過高考不容易發現的特殊才能學生。但是,從“蔣方舟的討論”到“張孟蘇的熱議”,人們可以看出,由于種種原因,這種招生制度的嘗試在爭議中推進。
武漢市一位重點中學的教師指出,對應各方的爭議,高校強化自主招生的公信力是問題的核心。高校應制定相關制度和招生的學術標準,排除行政力量對招生的干擾。此外,高校應通過媒體與網絡平臺公示自主招生的詳細信息,包括這些學生的家庭信息(在不涉及隱私情況下)、中學學業成績、中學綜合評價、社會服務表現、大學面試考查成績,以及學校取才標準等,使招生過程公開透明,以便接受社會監督。
(據新華社武漢7月16日電/記者李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