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中頻道 > 各地新聞動態 > 08高考系列談:今年高考深刻反映新課程價值取向

          08高考系列談:今年高考深刻反映新課程價值取向

          2008-07-03 10:03:37文章作者:

            08高考系列談

            從今年的語文、政治、歷史3科高考可以看出,至少有3類價值觀得到較好的體現:一是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如公民意識、和諧思想、民生、人權、民主等;二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尤其是其核心價值觀;三是愛國主義精神。新課程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主導的“三維”課程目標在高考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廣東省教育雜志社 黃日暖

            隨著越來越多的省區陸續進入高中新課程教學,以及去年4省區順利完成了第一次新課程高考,新課程的影響日益增大。新課程價值取向注重回歸生活世界,面向學生生活實際,以學生發展為本,有效整合科學內容與人文思想,建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從而導向學生的創新與發展。新課程的這種價值取向必然要反映在新一輪的高考中。所以,考查2008年語文、政治、歷史3科高考(無論是否進入新課程)有著深刻的意義。因為無論是新課程還是老教材,在國家大力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都深受新課程理念的影響,特別是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主導的“三維”課程目標的影響。

            眾所周知,考試是對教學的重要反饋,而中學教學,尤其是新課程教學歷來都非常重視教學內容的思想性、人文性與價值取向。所以,高考內容會直接反映這樣一種思想與價值取向,并進一步強化。但是,如果處理不好,高考這一特點常常會受到批評。今年的高考試題在思想性以及價值取向上,體現了較大的包容性,在倡導主導價值觀的基礎上更加多樣化。

            三類基本價值觀得到體現

            就今年的語文、政治、歷史3科高考內容可以看出,至少有3類價值觀得到較好的體現:一是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如公民意識、和諧思想、民生、人權、民主等;二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尤其是其核心價值觀;三是愛國主義精神。“2008”是艱難與感動的代名詞,也是公共價值回歸與服務精神高揚的代名詞。如抗雪災帶來的感動、環境問題與環保意識、奧運火炬傳遞的雜音與奧運精神的火炬之光、汶川大地震與抗震救災的無畏精神,等等。我們從中看到了某些假惡丑以及不和諧之音,但是,我們更多地體察到了真善美以及那種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多難興邦的無畏精神、守望相助的公民意識、以人為本的民生意識、銳意進取的改革創新精神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價值觀念。這些因素通過適當的情境設置以及合理引申,在高考命題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語文高考在體現思想性與價值取向方面,突出表現在作文題的設計上。概括來說,今年的作文題主要有3類:一類是與抗震救災相關的,如全國卷Ⅰ、四川卷等;另一類是講人與自然關系的,這一類成了主角,如全國卷Ⅱ、江西卷、寧夏卷、重慶卷等;還有一類是講人類情感的,如天津卷、浙江卷等。這些高考作文題可以說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思想性與價值取向,甚至像山東卷的“春來草自青”、湖南卷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樣含蓄的作文話題,也多少蘊含了一定的哲理情趣。當然,與這些作文題相比,我更欣賞四川卷作文題“堅強”。

            我認為這道作文題體現了這樣一種命題思想,既蘊含時政熱點又有超越,在回歸生活中關照學生實際。以“堅強”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對于剛剛發生過大地震的四川考生來說,可以想象會有很多考生聯系到“抗震救災”的話題,但是考生不聯系抗震救災,而是寫其他的有關“堅強”的內容也未嘗不可,甚至因其與眾不同更可能獲取高分,因為有關“堅強”的話題每一個考生都是有自己的體驗與感受的,這就契合了考生的實際。

            安徽卷的“帶著感動出發”作文題也是這樣一類好題。2008年讓我們感動的大事非常多,如前所述的抗雪災、奧運火炬傳遞、抗震救災等。同樣考生也可以不以這些大事為題材,而寫自己身邊的諸多日常生活中的感動,自己又是如何踐行的,這樣做的考生就可以有效規避題材的雷同化傾向。

            毋庸置疑,如“堅強”、“帶著感動出發”、“不要輕易說‘不’”之類的作文題,雖然具有一種因傾向于社會生活的思考而產生的公共價值觀的導向意義,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種面向學生內心情緒的體驗,比如說會自然地涉及到愛情與“小我”,當學生的寫作涉及于此,我們的評價指向應該是一視同仁的。只有這樣,高考的導向作用才不至于狹隘化,才更具有現實的思想性,才會對今后的高考起正向的引導效果。因為小愛與大愛是共同的,小我與大我是共通的,不正視小愛與小我的一律拔高或否定的高考作文評價將會徹底否定真情實感,是迫使考生趨“偽”的根源。這已經為多年來的高考教訓所驗證。

            以考生為本的高考作文不應該過于限制考生的思維與想象。如果過于限制考生的思路,即使材料不錯,命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例如江西卷作文題:

            2007年,洞庭湖大水導致20億只田鼠大遷徙,所過之處農田一片狼藉。專家認為,田鼠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類熱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敵(蛇、貓頭鷹、黃鼠狼等)數量急劇下降。

            根據上述材料,請你為田鼠或田鼠的天敵代擬一封給人類的信。

            要求:①必須按書信格式作文。②題目自擬。③所寫內容必須與給定的材料相關。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襲、套作。

            本題材料現實性很強,有較好的反思空間和回旋余地,但是隨后的命題設計中限制太多,給考生思維的拓展造成了較大的束縛。

            宏大主題與問題有機結合

            思想政治課程是集思想性、教育性、政治性、時代性、實踐性和綜合性于一體的綜合課程,具有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夠全面、深入地滲透社會主義價值觀與時代精神。所以,政治試題的命制更要具備“整合”意識,把教材資源、時事政治資源、學生的生活資源和德育資源有機整合起來,從而使得政治高考試題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思想導向性。歷史雖然不能用現實去生搬硬套,但是,歷史所表達的精神卻是與現實相統一的。須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都是為一定的現實服務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歷史教學是純粹“過去時”的。

            所謂“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等,說的就是歷史的當世與未來的功用。就歷史性質來說,歷史性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現實性與未來性。

            所以,現在的高考歷史命題也強調如何結合現實的政治與生活,如何通過一定的生活情境進行命題設計。

            例如關于改革開放的內容。今年適值改革開放的“而立”之年,面對改革開放的新階段與新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都掀起了新一輪的思想解放運動,在不斷反思中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所以,毫無疑問,關于改革開放的內容必然要占到一定的比重。就高考試題來說,語文、政治、歷史3科試題都或多或少涉及到改革開放的有關內容或精神。

            當然,因政治、歷史科目的特殊性,政治、歷史高考內容涉及得更多,尤其突出表現在文綜試卷上,如全國卷Ⅱ第38題,北京卷第37、38題,山東卷第29題等,都以巨大篇幅進行相關內容的命題。在這些試題中,材料引入與問題設置大多都在5個左右,呈現出材料多與問題序列化的特點;通過這樣的情境設置,有效融政治、歷史知識甚至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考查于一體。

            選擇改革開放這樣的宏大主題來進行命題設計,切入點非常重要,如果命題時切入角度過大,情境設置與問題設計的關切度與新穎性往往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北京卷第37題第1問的設計就顯得有些陳舊。比較第一問之后的幾個小問題由于引入圖表以及相對具體反而要好得多。

            所以,高考命題更傾向于通過小而靈活的生活化情境來切入。同樣是有關改革開放的試題,同樣是北京卷,第37題的命制就顯得巧妙多了。它以“學習歷史·話說改革·展望未來”的主題演講會這一展現學生自身學習生活實際的形式,有效融入了改革開放這一宏大主題,而且為下文材料的鋪設與問題的引出作了充足的鋪墊。通過“王安石變法與民生”、“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與近代教育變革”、“羅斯福新政與社會救濟”、“世紀偉人鄧小平”等4大主題發言為情境,把古今中外的有關改革的材料組合起來,讓考生入情入境,有話可說。

            如此一來,本試題中所體現的改革導向性不言而喻。

            注重科學性、鮮活性與思想性

            高考命題在注重科學性與鮮活性的基礎上突出廣泛而深刻的思想性,以及在多元建構的社會影響中有效而靈活地體現主流價值觀這一特點,不僅深刻反映了新課程價值取向,而且集中反映了課程目標、教材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標準等方面的革新。

            例如廣東歷史卷第27題就體現了這樣一種傾向。這是一道有關“中國形象”的、融歷史觀與價值觀于其中的一道典型題目,雖然用的是歷史材料,卻契合了當前中國迅速發展所面臨的“形象”問題:

            【材料一】在啟蒙時代,中國形象變成了啟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啟蒙思想家普遍認為,用道德治理國家是中國的一大特征。道德與宗教、法律、禮儀、風俗融為一體,成為上自皇帝,下至小民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國家因而長治久安。

            ---據韋克呂耶斯《論十七、十八世紀法國文學中對中國現實的取舍》和許明龍《18世紀法國思想家論中國的德治》

            【材料二】幾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寫到中國社會狀況時,毫無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國人吸食鴉片的方式及其對道德與身體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國就是抽鴉片的國家。

            ---轉引自周寧《鴉片帝國》

            【材料三】1958年美國人伊羅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將美國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分為下列6個階段:①尊敬時期(18世紀),②輕視時期(1840-1905),③樂善好施時期(1905-1937年),④贊賞時期(1937-1944),⑤清醒時期(1944-1949),⑥敵對時期(1949-)。

            ---袁明:《略論中國在美國的形象》

            問題:

            (1)材料一中的“中國形象”是什么?結合法國當時的情況,說明啟蒙思想家將“中國形象”作為武器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中國形象”是什么?形成這種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3)簡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兩個階段形成的政治背景。

            (4)從“中國形象”的變化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通過第(3)(4)問,尤其是第(4)問的“中國形象變化的啟示”問題,讓考生回歸現實,思考中國未來。通過考查西方人對“中國形象”看法的變化,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西方人的各種對“中國形象”(包括正面與反面的)的解讀,由此必然產生出一種“中國形象”與愛國主義的價值觀思考。這種歷史材料題,把教材知識與現實熱點不露痕跡地蘊含到史料之中,又通過問題設置巧妙地進行現實回歸,充分體現了歷史學科特有的思想內涵與價值導向性,也有利于引導中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革新。

          [標簽:高考 作文 政治 歷史]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最近完整中文字幕2019电影|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 高清无码v视频日本www|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一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yy|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2021国产毛片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最近免费字幕中文大全|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 中文字幕无码播放免费|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