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盲目追求名校高校 專家指導考生志愿填報
2008-03-25 10:29:22新聞晚報
填平行志愿留心五大誤區
上周日,新聞晚報升學周刊《2008高考金手指》首發式暨高考公益講座舉行。高考志愿填報專家熊丙奇等專家為考生和家長作了首場高考公益講座。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來聽講座的家長對填志愿尚存在不少觀念上的誤區。本期升學周刊,就這些誤區逐一為考生和家長解析。
誤區一:“沖一沖”因人而異
實施平行志愿以后,原本只有1個第一志愿,現在有4個第一志愿。不少考生和家長把4個志愿定位成“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專家提醒考生,“沖一沖”當因人而異:考生有可能沖進心儀學校但非心儀專業;考生也有可能發揮失常,浪費了“沖一沖”志愿。
因此,在定位“沖一沖”的院校時,考生還是應當慎重、正確估計自己的水平,不要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浪費志愿。
建議考生在定位時,可以借鑒往年定位第一至第四志愿的方法,注意院校志愿的梯度和順序,定為A、B、C、D院校位置。
具體而言,考生可在各批次的平行志愿中,在自己的實力范圍內,根據各院校歷來的錄取平均分、學校的影響力等因素,將學校分成高分段學校、中分段學校和低分段學校等不同層次。再根據自身專業興趣,作進一步合理定位。
誤區二:不要盲目追求名校
在考生和家長中,有不少尚未確定報考專業,但已暗下決心“非名校不去”。實行平行志愿后,追求名校還是選擇專業,將成為一個考生和家長必須認真決策的問題。這是因為從外省市實施平行志愿的情況來看,被錄取考生的分數呈現出“扁平化”特征,即由于采用了“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投檔方式,被錄取考生之間的分數往往更為接近,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分數段內。在考生集中報考某個重點院校和某個熱門專業時,這一現象就會特別突出。這時,如果考生分數剛進投檔線內,又不愿選擇調劑,則很可能因此被退檔。
這樣一來,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就必須在選院校和選專業之間做好權衡。須明確一點:好的院校中也有一般的專業,一般的院校中也有優勢學科和專業。要注意的是,考生如果是調劑入某個專業,因為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可能會不利于自身潛力的發揮和將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因此,考生和家長還是要理性選擇。
誤區三:“保底優惠志愿”行不通
有些考生已經獲得了某些自主招生試點院校的優惠錄取政策,因此打算把這些院校的志愿填在B、C、D等后幾個志愿,作為“享受保底優惠志愿”,反正能享受到這些學校的優惠錄取政策,這一想法也是錯誤的。
2008年滬上有資格進行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的高校有復旦、交大、同濟、華理、華師大、財大、東華、上外8所。如果考生參加了招生院校組織的自主選拔測試并合格,高考成績也必須達到第一批本科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才有可能被錄取。錄取這部分考生,招生計劃不使用公布的招生計劃。
獲得這些院校自主招生優惠錄取資格的考生,必須把該院校的志愿填在平行志愿A志愿位置上,市教育考試院將在招生院校所在批次第一輪投檔前先投檔給招生院校。如果考生不把該志愿填報在A志愿位置,則無法享受到優惠錄取政策。
誤區四:蜂擁填報本地高校
由于今年本市的高校招生填報志愿方案中,不強求考生每批填報一所外地院校,很多考生和家長因此打算不填報外地院校,殊不知蜂擁報考本地高校有可能抬高錄取分數線,同時還放棄了大好機會。
據了解,在本市招生的很多外省市院校都有很高的辦學水平,不少高校甚至是躋身國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重點院校。從往年在滬招生情況來看,為吸引本市更多優秀學生報考,很多外省市院校都推出了該校的重點專業、特色專業、熱門專業計劃面向本市招生。
為鼓勵考生踴躍報考外省市院校,今年本市繼續實行報考外省市院校加20分投檔和外省市院校降分投檔政策。從去年招生情況來看,三個批次中,共有1434名本市考生享受到了一、二志愿報考外地院校的加分政策而被外地院校錄取。其中,本科批次中享受外地院校降分投檔錄取優惠政策的考生達到513名。
誤區五:不要過分迷信往年分數線
由于今年是本市第一年實施平行志愿投檔和填報方法,往年的各種參考資料都是按照“志愿優先”的高考志愿填報方式產生的,僅供參考。另一方面,考生家長在定位時,不要迷信各院校往年公布的錄取分數線,由于它們都是最低錄取分數線,參考價值有限。
對于考生來說,怎樣才能準確自我定位呢?考生首先應把高中階段的日常測驗和模擬考的成績來為自己合理定位,估計自己在班級、學校、所在區縣乃至全市考生群體中的大致位置。考生隨后還可了解一下各院校近幾年的線上生源情況和錄取平均分,做到心中有數。
家長應加強和班主任溝通,準確把握孩子考試時的心理狀態。如有些考生屬于“怯場型選手”,而有些考生則屬于“比賽型選手”,考試時往往能超常發揮。對于這一心理因素,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都應充分考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