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上是“虛火” 透視藝考其高燒不退的背后
2008-02-26 09:32:40新華日報文章作者:姜圣瑜
春節剛過,廣州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暨南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省外藝術類院校相繼開始了在江蘇省的報名考試,揭開了省外高校鼠年在江蘇省藝術類招生的序幕。各大藝術院校動輒數千考生報考的熱火景象,讓人在乍暖還寒的新春感受到了“藝考熱”的滾滾熱浪。
“虛火”持續高燒
“藝考熱火爆實質上是‘虛火’!”浙江傳媒學院一位專家在寧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說。
之所以說是“虛火”,這位專家認為,許多考生不是出于興趣愛好和特長來報考藝術專業的,而是為了走捷徑,文化課太差,普通類專業考不好,突擊培訓幾個月就來報考藝術專業,這些考生中,真正具有較好藝術素養和培養潛質的不多。不少考生和家長對藝術專業的認識模糊,眼里看著的都是名畫家、名演員、名播音、名主持,前幾年是一窩蜂地考美術、藝術設計,這兩年則熱衷于報考編導和播音主持等專業,都指望幾年速成,一夜成名。
是“虛火”,卻在持續高燒:來自省有關部門的資料表明,今年江蘇省有6萬余考生報考藝術類專業,其中美術類專業考生43024人,音樂類專業5856人,其他專業1萬多人,報考人數均較上年有所增長。事實上,近年來我省“藝考熱”一直高燒不退:2006年,我省藝術類專業統考報名人數為57643人,其中美術類專業考生42294人,較上年增長33%,音樂類專業考生9222人,較上年增長72%,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考生13096人,增幅324%,表演類專業470人;2007年,全省藝術類考生62529人,較上年增長8%以上,其中美術類專業41845人,音樂類專業5586人,廣播電視編導、表演等專業15000人。
而在其他一些省份,“藝考熱”之火爆更是令人咋舌。
考官:有人五音不全,也敢來報考
“有的考生藝術專業的素養很差也來‘趕鬧猛’”。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黨委書記王長恩教授和副院長有德鄉教授已擔任我省音樂專業考官多年,他們這樣告訴記者。
王常恩說,有些中學領導重視藝考,并非是重視學生素質教育,而是認為藝考對文化分的要求低,讓那些估計考不上大文大理的“后進”考生走這條路,把素質教育當成應試教育,這個導向對高校選拔優秀人才、中學培養素質人才都是不利的。還有一些考生對文化課已失去信心,把藝考當成上大學的敲門磚和救命稻草,臨時抱佛腳,考前幾個月才開始學音樂,考生質量良莠不齊,反差很大。有的考聲樂的考生,一開口就是“原生態”,甚而是五音不全。作為考官,他們有時恨不得給他們打個幾分甚至零分,只不過一來是電腦系統不“答應”,因為打分至少要達到兩位數;二來覺得這樣太殘忍,出于禮貌只好打個二三十分。
兩位教授說,不是能唱一首歌或能畫一幅畫就能上大學的,藝考需要功夫!
考生:多一次機會,多一次運氣
“這是我參加藝考報的第三所學校了,感覺比前兩次輕松多了。”20日上午,來自蘇北某縣中的張同學在江蘇教育學院報名后對記者說。他報考的是影視編導。在他們學校,報考影視編導、播音主持的有一個班同學,而全年級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都參加了藝考,其中以考美術的最多。
對影視編導,張同學以前一點也不懂,“從去年11月份開始,我到同學家里旁聽家教。因為平時要忙文化課,沒有時間,所以只能利用每個星期天。老師讓我們看電影,學寫影評,3個月下來,總算摸著了些門道。”為什么要參加藝考?“學藝術對文化分的要求低嘛!”他表示,“如果不參加藝考我肯定達不到本科線,參加藝考的話我達到本科也許有70%的把握。”
藝術類專業對高考文化課要求要比普通專業低,只要專業能通過,文化課成績達到普通專業的百分之六七十,就能被高校錄取。同時,藝考生可以兼報普通類專業,萬一藝考沒考上,并不影響參加普通類專業的高考和錄取。而且,報考藝術類院校,考生可以選擇多所學校,這所學校考不上,也許那所學校會考上。“多一次考試,就多一次機會,也多碰一次運氣。”不少考生這樣說。
“藝考給孩子增加了一條可以選擇的道路。”女兒參加藝考的錢女士說。她告訴記者,孩子的文化成績也不差,參加藝考就多了一個競爭的砝碼。“高考競爭那么激烈,誰不想在‘獨木橋’之外多一條道路。關鍵是兩條路還互不沖突,不會因此失彼,等于有了‘雙保險’。”
她還分析,有的考生雖然藝術底子不好,但有好的老師指導,突擊搞一下,的確也能應付藝考,“這種‘速成法’功效的存在,自然會加重家長的投機心理。”
家長:進入大學后再轉專業
“我們也不是真的想讓孩子考藝術”。在藝考現場一位送考的姓劉的家長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秘密。讓孩子報考藝術專業,并不是真的想讓他學習藝術,只是想通過這個方法考進大學,然后再轉專業。“只要一進校,我們就想辦法花錢讓他改專業,據說3萬多就可以搞定。”這位家長說道,“我們孩子的興趣愛好是數學,也比較擅長,但是語文、英語就不行了。按新的高考方案,他可能要吃虧,沒辦法,就選擇走藝考的路子了。”
劉女士的兒子現在在南京一所中學讀書,小時候學過鋼琴,所以來參加藝考碰碰運氣。“就算考不上藝術專業,我們還可以去考藝術特長生試試,找找人,通通路子,說不定能加些分。”
劉女士說的話有著一定的普遍性。據另一名家長透露,他的孩子去年報考了某高校的藝術專業,很幸運的被錄取,進校后便通過各方渠道轉了專業到了數科院,和他孩子一樣轉了專業的還有七八個學生。
高校:多招一個學生,多賺一份錢
在“藝考熱”高燒不退的背后,是連年來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不斷擴大。而在招生計劃擴大的背后,則有辦學的利益驅動。
普通本科專業一年的學費是四五千元,而藝術類專業一年的學費卻在1萬元上下,招收一個藝術類專業學生,學費收入相當于兩個以上普通專業的學生。利益驅動,激發起了高校創辦藝術專業的巨大熱情。與理工農醫類專業需要大量的實驗實訓設施不同,一些藝術類專業無須多少教學儀器裝備,只要有老師和教室就可以開辦。利益巨大而又無須多少投入,原本只有少數高校開辦的藝術類專業,一下成為大眾專業。
據估計,全國半數以上的高校均開設有藝術類專業。在一些辦學經費緊張的地區,低投入高產出的藝術類專業更是成為一些高校賺取學費收入的捷徑。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西部地區某理工大學辦起了藝術類專業院校,該校所屬的一個廣播影視學院今年藝術類專業開出的招生計劃是4000人,其中播音與主持專業740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820人。這兩個專業的就業面并不寬,招生計劃如此之多,其利益所圖顯而易見。
畢業生:靈活就業的機會多
“找不到好工作,哪怕做家教教孩子畫畫、彈琴也能混口飯吃。”這是許多藝考生常說的一句口頭禪。
近年來與美術有關的藝術設計、動漫產業、網絡游戲、廣告制作等新興產業迅速壯大,為美術類專業人才提供了更廣的就業崗位。音樂專業過去以培養專業演員和音樂教師為主,近年來隨著少兒學琴熱的興起,也為音樂專業畢業生施展身手提供了舞臺。
家住南京鼓樓區的丁小姐,報考了南京某教育學院的音樂專業。按所學的專業,最適合她的崗位是中學音樂教師。然而,畢業至今已經三年多,南京六城區中學新招音樂教師的很少。如今,她的工作是在某社區學校幫工,每個月工資不到1000元,工資不高,但生活卻無憂,因為她還在家教鋼琴,每個學生每小時四五十元,是她在學校幫工工資的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