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招導致還是女生太多 文科理科就業冰火兩重天
2008-01-28 14:28:40中國青年報
“真后悔讀了文科。”中國傳媒大學研三學生魏杰(化名)最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入錯了行”,“文科和理科,簡直是‘冰火兩重天’——我在北郵的同學,他們班現在80%的人都至少有個保底的offer(協議意向)了。可我們班,80%的人都還沒著落。”
“文科生就業更難?文科生的數量本身就少吧!我上學那會兒,理科開了8個班,文科才兩個班。”在一家網站任公關經理的李文,并不認為文科生就業更難。
文科生找工作更難,是事實還是假象?
文科生就業更難?
“文科生就業確實比理科生更難,而且歷來如此。”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許紀霖認為,目前重理輕文、重科技輕人文的思維并未發生很大改變,這個問題確實存在。
“尤其在我們高職院校,這個趨勢更加明顯。”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就業辦公室主任張興國說,高職院校對工科生的培養普遍有很強的針對性,甚至是訂單式培養,而“現在企業用人,希望到了就能用,不樂意自己再花時間培養,這一點從高職生比許多本科生更受歡迎也能看出來”。針對性不那么強的文科類專業,因此就業時相對更難。張興國舉例說,“像我們學校,現在學生的簽約率大約為70%,另外一所文科類的高職,現在簽約率還不到30%。”
“文科生的替代性很強。比如一個文科職位擺這兒,正好有個朋友的親戚孩子找工作,那就讓他干唄——反正讓誰干不是干。理工科相對專業性要強很多,不是誰都能干的。”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力市場教研室主任丁大建副教授說。
“不過,說文科生就業更難,只是總體上的情況。具體到某個專業、某個學校的文科生的話,他們的就業形勢未必就比理科生差。”許紀霖說。
“不能一概而論。”北京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李軍凱出言謹慎,“現在找工作難,文科生難,理科生也難。”
文科生擴招明顯幅度更大
“文科生就業難,最主要的還是招得太多。”許紀霖說。
伴隨著文科學生“找工作更難”的感受,可以看到的是,1998年以來,文科類專業的擴招幅度明顯高于理工科。
“我是親眼看著我們這個專業,上課怎樣從小班換成大階梯教室,同學從‘稱兄道弟’到‘相見不相識’的。”北京師范大學剛剛畢業的文科博士張華說。
據教育部的統計,普通高校2004年入學(今年畢業)的本科生為209.9萬人,較擴招前的1998年增加了2.2倍。其中,經濟管理類增加了4.0倍,包括新聞、外語等在內的文學類增加了4.0倍,法學類增加了2.6倍,與此同時,工學類僅增加了1.4倍,醫學類增加了1.5倍。
也正因此,擴招以來,本科學生中文科類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由1998年的34.5%上升到2006年的49.4%。
研究生的情況與此類似。2006年入學的博士生、碩士生合計為39.8萬人,較1998年增加了4.5倍。其中,經濟管理類增加了6.1倍,文學類增加了6.2倍,法學類增加了4.6倍,工學類增加了4.0倍。
研究生中,文科類所占比例同樣呈上升趨勢,由1998年的30.6%上升到2006年的37.3%。
教育部的統計同時顯示,擴招以來,專科生中文理科的比例沒有明顯變化。
“文科擴招不受實驗室、教學設備限制,加印教材,小教室換成大教室,就可以開班上課,擴招起來更容易。”許紀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