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頑童獲全額獎學金 一波三折闖進美國名校
2008-01-23 09:46:55揚子晚報文章作者:朱姝
今年8月份,18歲的黃衡就要開始他的美國求學生涯了。就在他的同學還在為即將到來的高考忙碌的時候,黃衡已經被美國名校——巴克奈爾大學錄取,并獲得了每年5萬美元的全額獎學金,而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名中國學生獲得過這個學校的全額獎學金。黃衡說他很幸運,雖然成績在學校不是最優秀的,但卻成功了,巴克奈爾大學看中黃衡的應該是他廣泛的興趣愛好和活動經驗。
吉他助他拿到了推薦信
黃衡告訴記者,他的興趣愛好很廣泛,“像什么吉他、航模、書法,都是我拿手的,”典型的“小頑童”。黃衡說,雖然這些愛好占用了他不少的學習時間,可是父母非但沒有阻止他,反而還鼓勵他。“我記得他在6歲時學書法的時候,每天都給自己制訂計劃任務,不管是高溫天,還是特別冷的時候,他都嚴格執行,不寫完今天的任務就不會停,”黃媽媽說,起初他們也曾經擔心過這些興趣愛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但是看見黃衡這么專注,他們還是很支持。
這些興趣愛好在黃衡出國學習的時候還派上過大用場呢。在高二的時候,黃衡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短暫學習二十天,“剛到美國的時候,周圍一個朋友也沒有,又想家,所以情緒很低沉,上課時從不舉手發言,”后來發現班級里很多同學都喜歡彈吉他,于是便通過吉他找到了好幾個朋友,“有了朋友,心情也就變好了,上課時我也變得很活躍。因為我的活躍,生物課的教授還給我寫了推薦信,這對我現在的成功都有很大的幫助。”
成功過程“一波三折”
去年2月份,黃衡在一些以前成功申請美國大學同學的啟發下,也準備去美國求學。第一關就是“SAT考試”,也就是學術水平測驗考試。它是美國高中生進入美國大學的標準入學考試,被稱為美國的“高考”,當時最大的考驗就是詞匯量,僅憑借課本上的詞匯量,別說讀閱讀里的文章,就是連文章后的題目也看不懂,每天計劃甚至精確到下課的10分鐘。所以那時經常有朋友發現,只有他下課一個人還趴在教室門口的欄桿上看單詞,記得當初每天最多可以背400個,但是當他懷著滿心喜悅睡覺,早上起來只記得50個,簡直無法承受。
6月份的時候,黃衡和媽媽去香港參加“SAT”考試,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因為是第一次到香港,黃衡無法抑制自己興奮的心情,甚至忘記自己的任務,才到的第一天就買了一大包的東西,晚上吃完海鮮已經9點,回到賓館拿起書的時候根本不能專心,接著第二天的考試發揮得并不理想,無奈只有等待10月份重考。面對失敗,黃衡沒有放棄,他又選擇參加了托福考試,輕松地通過了。10月份,黃衡又一次參加了“SAT考試”,在開考前10分鐘,他無意間發現自己誤帶成上次考試的準考證。當時想到過放棄,不過只有一秒鐘,但他突然想到了媽媽為了他考試奔波,而自己每天也奮戰到深夜的情景,隨后,他迅速做出決定“無論如何我也不能放棄”。他就開始飛奔上網尋找可以打印準考證的地方,奇跡發生了,他在一家賓館成功打印準考證并飛奔至考場,他也是最后一個進場的。
真才實學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8月份,黃衡就要開始他的“美國之旅”了,他決定大學將主攻經濟管理專業。說到對未來的打算,黃衡說他不想定太大的目標,只想把當下的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當當。“我覺得我是幸運的,在母校的培養下,可以到國外求學,”黃衡說,雖然考上了巴克奈爾大學,但不代表就算是成功了,“美國大學的獎學金都是一年一年給的,如果我不努力,也許第二年我就申請不到獎學金,所以上了大學后,還是不能松懈。”
黃衡說:“我覺得世界上最‘虛偽’的就是錄取通知書了,就像我以前考上了南師附中,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還很得意,可真正上了高中后,發現錄取通知書并不代表什么。”所以現在美國的這張錄取通知書同樣不能代表什么,真真正正的成績才是最重要的。
成長檔案
姓名:黃衡
年齡:18歲
學校: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9)班
愛好:書法、航模、吉他
榮譽:2006年“南京市青少年航模比賽”二等獎、2004年“全國少兒美術書法大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