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遇上“加課”怎么辦?
2007-12-24 13:02:55學而思教育文章作者:高考網網編組
“課改”不能加課 高考難度不會增加
今年九月伊始,轟轟烈烈的北京高中新課改拉開了帷幕,這場以“減負”、“提素”為主要核心的課改風潮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三個月過去了,課改也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而前不久,第一階段總結研討會在北京二中召開。針對教師們普遍感覺新課程課時緊張等問題,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不能因為課改隨意加課、補課,新課程課時總量和上課天數將保持不變。3年后的新高考難度不會增加,但會更加靈活。
另一方面,在廣渠門中學召開的崇文區課改推進會上,市教委有關負責人首次對新課程高考回應,據透露,每個科目所有必修模塊以及必選模塊是新課程高考的最低限度。按照本市高中新課程選課指導意見中的要求,在完成116個學分之后,文理科學生還應在語文、數學、化學、物理、政治、歷史、生物等高考科目中的選修模塊里至少選修22個學分。這也就是高考的內容。
家長熱議“加課” 現狀堪憂
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的主體,北京各大高中的高中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和老師最有發言權。我們不妨聽聽看他們怎么說。
“如今”課時不夠、教師負擔加重“”高考制約課改“等問題成為困惑一些學校展開教學的主要因素。如何理解并解決這些問題,有關方面在探索!边@是東城教委課改研討會上一位歷史老師說出的一席話,它代表了新課程實施后,部分教師教學的一種現狀。有老師稱,現在每天備課都得到晚上十一二點。教學內容增多,課時緊張、教學負擔加重成為困擾大家的難題。而不少高一的同學也紛紛感覺,課堂上老師講得東西一下多了起來,有些消化不了。
論壇家長(匿名):現在西城區的各重點示范校全部加課了,原因主要是:高一新課改使得數、語、外、物、化五門課課時在第一學期各少20個課時,共計100個課時,而且教材在編排上打破了系統連貫性,老師講課不適應,講得太簡單不適應高考,講得深了,學生沒有消化時間,受眾面縮小。為保證學生有個好的未來,從四中開始,到實驗、二附、八中等學校都開始用課余時間上課以增加主課課時。四中的高一9點10分下晚自習,所謂的晚自習,一半時間學生做作業,一半時間老師講課,目前西城區沒有加課的學校就只有十三中了,各位家長難道你們都不知道,為什么沒人說這事!
論壇家長(向前奔跑):這個高一為什么上的這么忙呢?!才上高一,學校就安排了很多課程!周六上午是數學和物理,下午是化學,孩子整天在課堂上奔波!我也整天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奔馳!是新課改造成的嗎?孩子太辛苦了!
論壇家長(匿名):我們學校也有,但孩子不想上,就一直沒上輔導班。期中考試考的還可以,不知期末怎樣。我的心懸著,別人都上,咱不上能行嗎?等等看吧。上了可能心里就塌實了。
專家支招 升學考試制度應多元化
對于學生課業負擔與日俱增的現實狀況,湯林春博士(市教科院普教所)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癥結在于高一級學校招生過分依靠單一的升學考試成績。”
近幾年,高校招生增加了學校自主權,中等學校招生增加推優名額,“但規模太小,絕大部分學生還是憑最后一次高考或中考成績決定升學!睂Υ,湯博士提出設想,如把體育成績、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事科技活動情況等作為升學的硬指標,使它們在升學總成績中占相當比例,就可引導學生注重學科以外的競爭。
由于學習時間與學生課業負擔的主觀感受呈正相關,但是好的學業成績并不能靠一味地增加學習時間來獲得。那么,花多少時間才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呢?湯林春提供了兩種解決方法:一是設計絕對標準,如以80%的學生達到掌握水平所需的時間為最佳時間;二是設計區間標準,如以60%的掌握水平為最低標準,以90%的掌握水平為最高標準,達到60%~90%掌握水平的時間區域即為最佳學習時間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