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藝術要講天賦 莫把藝考當高考捷徑
2007-12-22 17:18:55奧一網
學藝術要講天賦補藝術勿輕學業
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及各種名人效應的推動,報考音樂、美術、表演等藝術類專業在很多考生及家長眼中儼然已經成為獲得就業“金飯碗”的便捷通道。如今,2008年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已經拉開序幕。那么藝術類專業究竟學些什么?就業前景怎樣?周刊記者采訪了多名業內人士,指出藝考認識的三大誤區。專家提醒,學藝術要講天賦,藝考也并非升大學的捷徑,考生報考藝術類專業還需謹慎。
[現象]社會需求帶動藝考熱
社會對藝術人才需求的增大,是使藝考熱升溫迅猛的主要原因。同時不少高校相繼擴大藝術類專業招生規模,各種藝術類本科專業也相應出現。
就上海市而言,每年有萬名考生參加藝術類高考。特別是報考美術類的學生。近幾年基本穩定在每年6千多人。2007年,本市有7800名學生參加美術類專業市統考,較06年近6700名考生增加了1100多人,增幅約16.4%。藝考熱由此可見一斑。與此同時,上海高校每年通過統考招收藝術設計類本科專業的人數,據不完全統計在1800人左右。
專家指出,社會對藝術類人才需求是階段性的,根據發展規律,一個周期過后,以現在藝術類專業的擴招速度必然會導致藝術類專業畢業生過剩。
誤區一、專業出路人人坦蕩
報考藝術類專業學生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從小對藝術有追求的學生,但近年來,這類考生比例有所下降,畢竟學藝術是講天賦的,不能強求;第二類是受家長主觀影響的學生。很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中學階段還沒有完全形成,無法確定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這時家長的意志就會主導學生的報考行為,這類學生即使報考藝術類,將來也會后悔;第三類是文化成績一般的學生,只是為了能考上大學而投身藝考大軍,這類學生和家長較片面地認為,藝術類高考對文化成績要求不是很高。
和很多考生及家長想象不同,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出路其實較窄,出名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如美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出路主要是美術老師、設計師和職業畫家,一般的職業畫家收入并不高,有的生活還很艱難。音樂專業畢業生大部分是做音樂老師和從事文化產業,一般院校音樂專業畢業學生能去專業劇團的少之又少。
誤區二、藝術類高考是升學捷徑
很多考生和家長將藝考作為升大學的捷徑,認為藝術類高考對文化成績要求較低,這是一個誤解,但也有它形成的理由。
現實是,近年來很多藝術院校單位意識到文化程度高的學生在感悟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更強,更能適應專業發展的要求、科技發展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考生要理性面對這一切。
華師大藝術學院副院長孫乃樹教授認為,從“藝”學習,不但要付出大量的勞動和智慧,還需要一定的天賦。如果孩子不喜歡藝術而強迫去學,他們在學習上會非常被動。
誤區三、藝術專業學習很輕松
還有很多考生和家長認為,學習藝術非常輕松,這也是個誤區。藝術類專業的學習不能靠突擊出成果,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專業練習。
以華師大藝術學院音樂專業為例,學生除了要學習大量理論知識以外,還要堅持主修專業樂器的聯系。例如,鋼琴專業的學生,即使在大冬天也要去琴房練習,如果課后不勤練,下次上課就會跟不上。
因此,專家提醒,如不是真正熱愛藝術,就不要報考藝術類專業,免得進了學校后悔。
隨著藝術類專業招生時間將至,各種強化班、輔導班、定向班以及個人家教,都打著藝考輔導的招牌對外招生,考生和家長選擇藝考輔導班還需理性。
有些學生認為,到目前階段,高三的新課差不多已經上完,藝術類專業對文化成績要求不高,通過下學期的學習也能補回來,因此停課一段時間去進行藝術強化關系不大,專家認為,此舉不可取。
誠然,對于有一定藝術功底的學生,暫停正常課程,參加輔導班進行突擊,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專業成績水平,而一部分才學習藝術課程沒多久的學生,即使停課,他們的藝術水平也不會有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像美術等需要長期訓練的項目,短期的突擊很難有成效。放棄一兩個月正常的文化學習,經過強化訓練,若又沒有通過藝考,顯然得不償失。在高三,無論是新課還是復習課,學校都會統籌安排,少一個環節就可能影響整個復習進程?忌是應該在正常學習之外,再加強藝術專業的訓練。另外,選擇藝考輔導班時,要多方求證,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