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招飛限制復讀生并非教育進步
2007-10-23 15:34:03北京晨報
明年起,空軍招飛將不再招收往屆生,應屆高中生報考的最大年齡從20歲減小到19歲,考生除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外,還將接受文化二次選拔的測試。
筆者不知道把最大年齡限制從20歲降為19歲,究竟有何依據,但通過這則消息,再聯系有關部門禁止公辦高中辦復讀班、今年甘肅和陜西等地將學生放棄學校志愿與誠信問題對應起來等“老消息”,就不難發現,有關方面正攜起手來,準備從各個側面對復讀生選擇復讀的機構、復讀生的出路等進行“釜底抽薪”式的“全面治理”。
要求公辦高中禁辦復讀班,其目的據說是為了保障教育公平,但這其實很難遏制復讀學生的復讀熱情,只不過復讀可能要付出更高的學費,以及經歷的道路要更加艱難。對于復讀學生來說,最怕的不是沒有學校提供復讀班,而是復讀之后升學受限、就業受限。
但是,通過設置升學限制、就業限制進行的“治理”,首先剝奪了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權以及平等的就業權利。對于一些特殊的行業、特殊的領域,對人才提出身份、年齡限制,尚可理解,但明確針對非應屆畢業生提出的條件,顯然就是歧視。
眾所周知,2001年,我國高考取消了長期以來存在的年齡與婚否限制,這被認為是教育體現人文關懷,以及切實保障受教育者平等受教育權的革命性舉措。也是在這前后,教育部取消了“錄取后不報到的,取消第二年錄取資格”這一規定。這樣也為學生反復復讀創造了條件。今天,如果再在學生的報考條件上加以年齡限制,或者又以各種名目給放棄學校志愿選擇復讀的學生制造障礙,豈不又回到以前的老路上了嗎?
當然,雖然有法律條文的約束,雖然有社會輿論的“監督”,但筆者很擔心,“釜底抽薪”式的治理,在行政部門的強勢推動下,有可能蔓延開來。對于政府部門來說,治理高中復讀生現象,采取在升學領域、就業領域“打擊”復讀生,是極其不明智,也是令人失望的。筆者認為,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正視造成每年有近300萬高中復讀生這一現象的本質原因,從改革高考制度、均衡發展高等教育、建立多元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著手,才能從根本上形成教育健康發展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