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著方便面考清華北大 簽下感恩契約回報社會
2007-08-06 14:12:30紅網
(在今年的高考中,長郡中學兩個班中有30名學生被北大或清華錄取,并得到一筆獎學金。)
編者按:受資助的40個學生中,竟有多達30人同時考上了清華或北大,這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奇跡吧。除了勤奮,他們還有這樣一些共同點:出生在經濟貧困的家庭,沒有多余的錢買輔導書,甚至沒有足夠的錢吃飽一頓晚餐。但是,這些“80后”的貧困孩子,自信,懂得感恩。今年,北大、清華兩校在湘招生計劃一共是180人,長郡中學有44人收到了這兩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這其中有30人是來自該校“智邦理科實驗班”――他們是從全省各地招來的優秀學子。昨天上午9點,長郡中學組織的“融情高三放飛夢想”報告會在田漢大劇院舉行,他們微笑著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緣起:貧困學子讀高中獲資助
3年前,長沙智邦集團主動找到長郡中學,提出要拿100萬元設立一個光彩基金,專門用來資助長郡中學里“特優秀、特貧困”的學子。于是,長郡中學成立了兩個理科實驗班,共80人,其中有一部分學生是來自全省各地的“雙特生”,這些“雙特生”高中3年可以從這筆光彩基金中獲得學費、雜費的資助,成績優秀的學生每學期還可以額外獲得光彩基金提供的獎學金。
時至今日,這批學生順利完成了3年高中生活,讓學校驚喜的是,這兩個班中的30人被北大或清華錄取。
故事一:“爸爸拾廢品供我讀書”
“我家的經濟來源,是靠爸爸拾廢品。”鄧強看起來很文弱,他說,爸爸很要強,總是拍著胸脯向他保證,不要擔心錢的問題,現在兒子考上了北京大學,爸爸一定會盡全力供兒子念完大學。鄧強說,有時候爸爸忙了一天,一分錢都賺不到,但有一次一天竟賺了三四百塊錢,一家人高興壞了。
來到長郡中學后,鄧強獲得了智邦獎學金和助學金,學費不成問題,但他沒有零用錢,想買的輔導書也買不了。于是,他省下中飯錢,用來買輔導書。“中午就吃方便面,但晚上必須吃飯,否則身體扛不住!學校附近一家蒸菜館的米飯5毛錢可以隨便吃,我便去那里吃飯。”平時,鄧強很少坐公交車,去定王臺買書也是步行去、步行回。
這次高考,鄧強以666分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他說,進入大學后,一定會想辦法邊讀書邊打工掙錢,一定要拿到獎學金。
故事二:吃了一整年的方便面
喻超,“智邦理科實驗班”的一員,他臉上寫滿陽光:“呵呵,我的缺點就是太自信。”這個今年被保送上北京大學的中學生說,3年來,自己最大的一筆開銷就是生日那天用積攢了很久的零花錢,請同學吃了頓肯德基。“3個人吃了50塊錢,我覺得很奢侈,3年就奢侈了那么一回。”
喻超的老家在寧鄉縣資福鄉,父母務農,姐姐在西安交通大學讀書,申請了助學貸款。3年前,喻超被長郡中學錄取了,雖然拿到了智邦獎學金,但為了節省開銷,喻超高一吃了一整年的方便面,后來同學知道了他的情況,告訴了老師,學校于是全免了他的學費。而訓練他的奧賽老師,也經常帶他回家吃飯,“這解決了我的大問題,以后就很少吃方便面了!”
續緣:簽下感恩契約
除了掌聲和贊許,還有一份特殊的感恩契約書擺在了這些學子面前。
“乙方(受資助學生)承諾:在學業有成,有能力之日,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分期分批返還受資助資金至省工商聯光彩基金會,使這種資助得以循環延續下去。”不過,契約書上注明,這種返還并非強求,完全自愿。
學子們鄭重地簽訂了這份感恩契約書。喻超也毫不猶豫地在契約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他說:“其實不需要問原因,我受了社會的恩惠才有書讀,我一定會回報社會的。”
經歷分享
可以上網,但每周只有一小時
偌大的田漢大劇院里,800余位子座無虛席,過道里也滿是家長和學生。冒著大雨,他們是來聆聽和分享一種特殊的成長經歷的――長郡中學的1名老師代表、3名學生代表和1名家長代表,分別用自己的經歷講述如何應對高三。
在長郡師生的眼中,曾夏明是個特殊的學生,他放棄保送北大的資格,毅然決定參加高考;在高三的最后3個月里,他有1個月的時間是在病床上度過的,另外兩個月基本休學在家。盡管如此,他仍取得了674分的好成績,并被清華大學錄取。
“當時,醫生說我不能看書,我就躺在病床上,腦海里反復回顧課本知識。”曾夏明說,在醫院休養了20多天后,“我想我已經沒有退路了,我有壓力,但我不放在心上。”盡管身體不允許長時間學習,但他還是坐在書桌邊堅持復習,自創了一套口訣,最終如愿考取了清華大學。
“這44名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雖然個性各異,但都聰明好學,個性獨立。”長郡中學2007屆智邦理科實驗班班主任李劍玲說,高三的10個月,老師會給學生分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目標:8月-10月為適應期,學生要從各方面盡快適應高三;11月-次年1月為穩定期,這時著眼于第一輪復習,幫助學生各方面平穩有序地發展;2月-4月為發展期,此時學生的成績穩步提升,學生在這個時期開始為自己找準定位;5月-6月是最后一個階段,為沖刺期,學生要做的是對知識結構的整理和對考試節奏調整,調適心理。
家長代表賀愛蘭談起了自己的體會。“我們嚴格規定女兒晚上就寢的時間,高一為10點半,高二是11點,高三11點半前要睡覺。”賀愛蘭說,面對一名正在讀高三的孩子,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幫助是其次的,生活細節與心理引導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娛樂上網的時間,媽媽的態度很堅決,可以娛樂,每周六晚上有一個小時上網。最終,她的女兒羅佳貝交出了一份令父母自豪的答卷――全省理科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