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生參加自考 擇校應當慎重
2007-07-25 12:32:16新華網
2007年的高考招生已近尾聲。就在許多幸運的“金榜題名”者紛紛憧憬未來高校生活的同時,一些高考落榜生也開始走上了“用毅力換學歷”以圓大學夢的自考之路。
然而,當很多自考生進入全日制的自考助學機構后,卻發現某些專修學校表面上打著普通高校的牌子招生,但教學條件和實力遠非宣傳的那般優秀。許多落榜生坦言,他們是沖著普通高校的牌子去的,進了門才發現這些民辦專修學院與自己向往的大學相差甚遠。
今年,僅浙江省就有35.88萬考生參加高考,其中約有10萬考生將面臨落榜,他們中有多少人會進入這樣的專修學院,又有多少人會再一次失望呢?
高考落榜生:“這不是我想要上的大學”
“學校里沒有大學的氛圍。老師常常不來上課,同學們也無心向學。學校對這些也不怎么管理。這不是我想要上的大學。”杭州某專修學校會計專業自考生小顏說。她曾是浙江省的一名高考落榜生,在2006年來到這所專修學校攻讀自考后,卻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讓自己黯然神傷。
小顏想要上的自考俗稱“沒有圍墻的大學”,是以學歷考試為主的國家考試制度形式,屬于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務院《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規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專科(基礎科)、本科等學歷層次,與普通高校的學歷層次水平要求應相一致;自考畢業證書獲得者的工資待遇與普通高校同類畢業生相同,國家承認學歷。因此,自考受到許多落榜生的青睞,而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使社會助學機構日益興盛。
杭州市民楊先生的女兒今年高考分數離組檔線僅差幾分,卻有兩家專修學院給她寄來了“入學通知書”。“通知書上說我女兒可以到這所學校讀書,并說明了專業、學費和主考院校等。”楊先生說他幸虧先去一家專修學校的辦學地“踩點”--發現學校只是租了一幢房子的五樓,十分簡陋。他說,自己并不太清楚主考院校是什么概念,也不放心讓女兒到這樣的學校讀書。
“我覺得遭受了人生的第二次打擊!”自考生小錢反映,有些專修學院在高校里租房子,有些是校外租房。他報名的這所學校是與浙江省某普通高校合作的,上課、吃飯、住宿都在那所普通高校內,但他卻感覺自己是高校里的“另類”。
小錢舉了個例子:他們男生之所以在與學校“正規生”搶籃球場時常遭人唾棄,就是因為“正規生”認為他們不用獲得高考的高分就可以在那里上學。對小錢來說,這無異于自己經歷高考挫折后的第二次打擊。他在專修學院念了一個月的書后決定離校。小錢說,與他一起出走這所“校內校”的學生大概占了當年新進校學生的一半左右。
據了解,每年都有很多學生沖著高校的名氣在專修學院的報名點報名自考,結果卻到離高校較遠且設施簡陋的民辦學校上課。而這些名不符實的學校還往往有普通高校的庇護,從來不缺生源,其他自考學校也迫于如此競爭而不得不與高校合作。
某些自考單位:“拉公辦作虎皮”混淆視聽
“成功的路不只一條。”由于自考文憑含金量高,也頗受用人單位歡迎,因此漸漸成為眾多高考落榜生改變自己命運的首選之路。
隨著全日制自考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各種自考助學機構也在近年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據了解,浙江自學考試助學機構在15年前僅兩家,學生區區幾百人。而如今,浙江自學考試市場增長了100多倍,2006年浙江省自考生4.8萬人,今年總人數估計達到6萬人,從事自學考試的機構也超過了120多家。
為規范全國自學考試市場,教育部于2007年4月出臺通知,要求各部屬高校從今年秋季開始停止招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助學脫產班,也不能與其他機構合作舉辦上述脫產班。但很多混淆視聽的現象卻仍然層出不窮。
杭州某專修學院2007年招生簡章在介紹聯合辦學時提到,我院與某高校自考部及多個大學成教院合作辦學,共享部分教育資源和師資。
這樣的廣告無疑能吸引一批對自考及助學機構不甚了解的學生和家長。為此,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要求,類似的招生簡章和廣告發布前須經該院審批,發布內容應嚴格與審批內容相一致。
據了解,高校之所以愿意與民辦機構合作,還是因為“自考利益鏈”在作祟。民辦機構與高校合作一般都會將學生學費的10%到20%交給高校,作為高校的“管理費”。進入專修學院的學生每學年需要繳納代管費、學費、住宿費等近1萬元,而高校從眾多自考生收取的“管理費”自然頗為可觀。
2007年5月,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出通知,不允許民辦教育機構以與普通高校合作辦學的名義招生,舉辦自考社會助學的單位,必須是具有自學考試社會助學許可證的各級各類學校或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民辦教育機構,辦學、招生、教育、管理必須是同一主體。同時,要求助學機構在學生提前退學時,根據學生實際在校學習、住宿時間,按月計算應繳費用,及時退還多余費用。
上述規定出臺后,有些民辦學校立即聞風而動--他們與高校“合二為一”,由高校發放工作證,并迅速將“辦學、招生、教育、管理”統一起來。有些高校的合作單位有四五個之多,而招生點居然都設在賓館飯店或街頭巷尾。
“孩子能否考上大學是家長最關心的事情之一。與民辦學校相比我更相信公辦學校,”一位考生家長說:“普通高校在家長的心目中很有地位,所以很多專修學院一旦有了公辦學校的牌子就會吸引很多自考生。如果辦學不好,很容易讓公眾對高校產生信任危機”。
主管單位:選擇自考助學千萬擦亮眼睛
浙江省目前已開考62個專科專業和65個本科專業,還有多個新專業已經教育部考試中心批準,即將開出。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業意向等自主選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自考專業。
據浙江教育考試院的有關負責人介紹,自考體系以前只管考試,如今助學也納入了體系。由于考教分離政策的影響,因此學生在進入了專修學院后,還必須通過努力學習才能拿到自考的大學畢業證書。
據了解,自考的畢業證書由主考院校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管理機構共同蓋章。主考院校是指制定該專業的教學計劃、確定教材和負責有關實踐性學習環節考核的院校。符合相應學位條件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畢業人員,由有學位授予權的主考學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授予相應學位。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統計,今年上半年浙江已有7000人通過自學考試,獲得本、專科畢業文憑,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其中本科畢業生3900人。目前,浙江省自考委、浙江省教育廳又出臺了自學考試與全日制普通專科學校銜接和與普通高校學分互認政策,吸引了更多的高考落榜生前來報考。
與此同時,一些自考機構拉“公辦”作虎皮忽悠自考生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據媒體報道,江西、上海等地的助學機構都曾以高校名義在浙江蒙騙考生而被有關部門查處。
“考生在選擇自考班時,要選擇比較有信譽、教育質量較好的學校,千萬不要偏信不良信息和街頭隨意散發的小紙片”。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一位負責人提醒人們警惕形形色色的自考“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