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20天如何做到事半功倍?歷史:宏觀把握 微觀分析
2007-05-19 10:23:47燕趙都市報
常老師認為,考生此階段復習應堅持“以綱(《考試大綱》)為綱、以本(課本)為本”。《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法規性文件,更是備考復習的重要依據。有考生認為,考綱只是規定了考試范圍,沒有什么用處。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認真研讀、揣摩《考試大綱》,了解考點的增刪情況,明確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不考的,這樣,在最后一段有限的時間內就可以不做或少做無用功,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確處理“大小字”關系
課本才是根本,是知識和能力的載體,一定要切實抓好。考生可將考綱羅列出來的考點對照課本逐一進行復習。
復習中,考生不要忽略教材小字(包括注釋),正確處理好大小字的關系。以大字為主,以小字為輔,小字不能不要。2005年全國卷(一)13題(滇王之印),全國卷(二)13題(邗溝)考查的都是小字部分的內容,2004年考查的小字內容就更多了。小字中,重點掌握的內容是與主干知識密切相關的內容。如第一次鴉片戰爭一節,中英貿易的相關小字可當大字對待,其余小字閱讀一下,有一定的印象就行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一節,關于鴉片戰爭后中英貿易及其影響的內容應該當作大字對待。
小提醒:“有一些考點在教材上是小字”,對這一點考生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比如:中國古代史:北魏的均田制、元朝的滅亡、華僑與南洋的開發;中國近代現代史:(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世界近代現代史:意大利統一、(蘇俄)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回歸課本的過程中,考生還應做到“宏觀把握”和“微觀分析”相結合。“宏觀把握”,即從大處著眼,理清知識線索,將考點放到特定的專題中,前后聯系進行思考和分析。如,復習“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考點,就應該將其宏觀構架:萌芽時期(戰國)―――正式建立時期(秦朝)―――鞏固時期(兩漢)―――完善時期(隋唐)―――強化時期(北宋)―――新發展時期(元朝)―――空前強化時期(明清)。
“微觀分析”即從細微處入手,多角度思考,挖掘知識內涵,把握知識的核心和精髓。如考點“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是在秦朝正式建立的,考生應該掌握其確立的原因條件、表現、作用和影響等。
重點關注考綱新增考點
2007考綱新增考點是“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和“抗戰初期的正面戰場”。對這兩個考點,常老師給出了闡釋與復習對策。
關于“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首先考生要明確時間界限為“1931-1936年”,其次要從背景、表現、影響這三個方面予以把握:背景(1931、1932、1933、1935),表現(中共、人民群眾、愛國民主人士、國民黨內的愛國力量),影響(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為全民族的抗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于“抗戰初期的正面戰場”,首先明確時間界限:1937年7月-1938年10月。其次掌握抗戰初期正面戰場抗日的具體史實:四大會戰。第三、了解抗戰初期正面戰場抗戰的結果及其原因。最后、正確評價抗戰初期正面戰場的歷史地位和兩個戰場的相互關系(互相配合、相互依存)。
小提醒:除新增考點外,時政與社會熱點也應引起考生足夠關注。常老師列舉出一些:
1、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效益和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3、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唐代對外開放、改革開放)。
4、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中非、中印、中俄、中日關系)。
5、重點工程及能源問題、環保問題(絲綢之路、大運河、鐵路;石油、電力、核能,可持續發展)。
6、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東部發展、中部崛起、西藏地區、環渤海地區、北京。
7、國家統一:臺灣問題。
8、周年問題:(2006-2007-2008)注意周年和次周年。
不同程度不同策略
“五本高中歷史教材、幾十萬字的內容,經過一年系統的復習,可以說,盡在考生掌握之中了。現階段主要是調整好狀態,提高應考能力。”常老師提醒考生,這段時間在心態上要穩定,不要被這樣那樣的外界所影響、所左右,消除各種各樣的顧慮,實事求是地考慮自身的情況。如果你的基礎比較差,就在基礎扎實準確熟練上多下工夫,不要追求過多偏難怪題;如果你在班上是中等學生,可以做到知識的聯系綜合、融會貫通;如果你是班上比較好的同學,可以做到引申遷移,靈活運用,做一些比較難的題。實事求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復習。
以下幾點復習策略對所有考生均適用:
1、回歸基礎:以課本為本,以手冊為輔,以考綱為線。
2、落實主干知識,解決重點問題。
3、題型訓練:三種題型解題技巧;時間安排等。
4、關注文綜的切入點。
小提醒:將教材翻閱一遍的同時,考生還應翻閱并訂正歷次練習題中的錯題。
細心審題是考場上能否發揮好的重要前提。在這段時間內就要加強“審題能力”的訓練。常老師提醒考生,如任何一個主觀題都是由以下四部分組成的:提示語,限定語,中心語,答項語。審題首先要注意有幾個答項,特別注意根據限定語判斷答什么,材料式的題目要盡量用材料的信息,有時抄題也能得分。根據答項的多少確定段落。每個段落中分幾點,答案要四化:要點化、序號化、規范化、條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