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20天如何事半功倍?生物:拉網復習 舉一反三
2007-05-19 10:21:15燕趙都市報
絕大多數考生在臨近高考的時間內,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來復習生物,經常是毫無頭緒的做題,不是高考真題就是各地的模擬題。其實從題海中要找出未來的高考題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在20天的時間內如何有效復習,把原來的知識更強化深入呢?王老師建議考生以下幾方面入手:
回歸課本,把握基本
在所有的教學資料中,課本是最容易讓考生接受的,是最簡單的,內容描述最準確的?忌谇岸螐土曋锌戳舜罅康恼n外資料,做了大量的習題,已經對知識有了比較系統的理解,但有些內容記憶不夠深刻,描述不夠準確。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課本上找到。
例1.水在生物體內是一種良好的溶劑,是各種化學反應的介質。下列有關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細胞線粒體中,水的生成不僅來自一個反應途徑
B.當人體缺水時,漿滲透壓會升高,下丘腦產生渴覺,并合成抗利尿激素
C.羊水使動物在胚胎發育中擺脫對水的依賴,增強對陸地環境的適應能力
D.越冬的植物體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下降
對于A項,多數考生不明白,只知道線粒體中有還原態氫和氧氣結合成水,忽略了線粒體是半自主的細胞器,可以把氨基酸脫水縮合合成蛋白質也是產生水的一條途徑。關于B項,課本中無論是圖示還是文字都有“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會促進其產生分泌抗利尿激素,而渴覺是大腦皮層渴覺興奮產生的。多數考生認為下丘腦產生渴覺。C項是課本的原話。D項涉及生物體內自由水多時,細胞代謝旺盛。
這4個選項都在課本上,不過沒有集中在一個位置,所以認真讀課本就可以正確判斷高考題中的每一個選項。
例2.下圖表示某牧場生態系統示意圖。
圖中_________代表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地三葉草。若單位時間內地三葉草固定了105千焦的能量,初級消費者可從地三葉草處獲得15000千焦的能量,如果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都相等,則次級消費者可獲得________千焦的能量。
當牧場改作農田時,地三葉草耕埋于土壤中可作為”綠肥“。此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圖中的__________。
此題的關鍵是識圖。圖就是課本中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圖,只是把課本的具體文字名稱換成了符號,部分考生就看不明白了。所以經常會出現“一看課本就懂,一做題就寫不對”的現象。關鍵問題是對課本的知識沒有記牢固,沒有記清楚其來龍去脈。所以有必要看課本把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背熟,這樣才會合理應用。
收集習題,鞏固知識
每個考生都有很多的練習題和考試題,可以把這些題按時間順序收集裝訂,在看課本的同時把題目梳理一遍,理解知識的內涵或揣摩出題者的意圖。
例.(1)現有抗病(顯性性狀)的雌、雄大麻若干株,只做一代雜交試驗,推測雜交子一代可能出現的性狀,并以此為依據,對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的同源區段還是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做出相應的推斷。(要求:只寫出子一代的性狀表現和相應推斷的結論)。
(2)若通過實驗已確定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想通過雜交實驗培育一批在生殖生長之前就能識別雌雄的植株,則選擇的親本雜交后產生的子代中雄株的表現型為________,其基因型為________。
(1)題已有抗病植株,要根據雜交后代的表現型進行推斷,所以不用選擇不同性狀親本。考慮所有抗病親本雜交組合,再根據雜交后代的表現型就可以寫出答案了。這里從親本推到子代,從子代推到結果,應用了孟德爾的基因的分離定律即F1在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也涉及到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等概念。
(2)中已經告訴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讓考生選擇親本培養生產生活所需的性狀植株。此題同樣利用孟德爾的基因的分離定律等原理,從多組雜交組合中選擇出親本,結果發現只有親本中雌株是隱性性狀、雄株是顯性性狀才能在開花前根據后代的抗病或感病性狀,分辨出雌雄。
巧用錯題本,改正缺點
前段時間,考生將每次重大考試中錯題集中在一個本中,在最后的20天內,此本會發揮重大作用。這里都是考生自己記憶不清或理解不透的知識,或者就是自己的弱點,有必要拿出來看一看,及時彌補在讀課本整理題時有缺陷的地方。
例如,
甲、乙、丙、丁四圖分別表示有關的生物學過程,在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A.甲圖中,若B點為莖背光側的生長素濃度,則C點可能為莖向光側生長素濃度
B.乙圖中,施用農藥后害蟲種群的抗藥基因的頻率,C點比A點高
C.丙圖曲線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質水解的催化特性
D.丁圖中蘋果貯藏室的氧氣應調整到A點對應的濃度
許多犯錯的考生都錯選了A項,沒有理解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是單側光能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一側的生長素比向光側分布多這和高濃度生長素抑制植物生長是兩回事。
規范表達實驗題
實驗題對考生來說是難題,得分也很低。考生必須自己體會其中的技巧,并用術語準確描述和表達。
下圖表示有關生長素的一項實驗。
(1)此實驗研究的課題是:__________。
(2)實驗步驟Ⅰ中旋轉瓊脂塊和胚芽鞘尖端的目的是___________。如果不采用旋轉的方法,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研究?________。
(3)根據所學知識作出預期,經過一段時間后,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彎曲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主要有哪些方面?_________
(5)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6)設計實驗證明生長素生理作用的特點。
材料用具:一系列不同濃度的吲哚乙酸溶液,切去尖端的燕麥胚鞘若干,瓊脂塊若干、量角器及胚芽鞘培養所需的容器,清水等。
實驗步驟:
預期結果:
該題考查考生對科學實驗如何設計及完成的能力,理解本實驗中單一變量原則(一組是單側光,一組是均勻光,其他條件相同)是如何體現的,如何控制無關變量(兩組實驗除了光的不同其余都相同且適宜),對照性原則是如何體現的(有對照組即均勻光的一組)。
及時查漏,力求完善
到目前,考生已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對主干知識印象很深或理解得很到位,但對于細微零碎的不易形成系統的知識忘記或忽視。如微生物的種類及各種特點,微生物培養的步驟和方法,哪些生物能固氮,哪些屬于原核生物,病毒的最特殊的特點,C4植物的暗反應具體是什么等等。這些知識都需要強化記憶,課本中的旁欄和問號要關注。對于這些知識,同學們可以結組相互提問解答。這種方法比自己單獨記憶效率要高很多。
如下圖為果蠅某一條染色體上的幾個基因分布示意圖,與此圖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R基因中的編碼區是連續的,沒有外顯子和內含子之分
B.R、S、N、O中只有部分脫氧核苷酸序列被轉錄成mRNA
C.每個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個核糖核苷酸組成的
D.每個基因中有一個堿基對的替換,都會引起密碼子的改變
本題的內容有DNA分子結構、基因的結構和基因突變的特點,把這些知識放在一起對比記憶,很快就能合理運用。
小提醒:由于教材的復習難免會出現前緊后松,前細后疏的現象,因此,考生在回歸課本,梳理生物的知識點系統過程中,可以以倒序的形式進行復習。
在回歸課本時,一要看重點,將重點的段落、關鍵詞、生物學術語準確的記憶;二抓主干知識,集中精力復習重要章節,如新陳代謝、調節、生殖與發育、遺傳與變異、生物與環境;三讀圖析圖繪圖,考試中的圖例題是對課本基本圖的發揮,所以考生要將教材中的圖例仔細研究,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將知識點串起來,并要牢記重要圖示,舉一反三靈活掌握;四總結實驗,包括研究性課題、課后讀及小資料的內容,經過拉網式的書本內容重組研讀,不但能起到熟悉教材的作用,也可能會有新的遺漏被及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