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百余專家在揚熱議高教改革
2007-05-19 09:50:53新華日報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說,改革是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的,不是我們憑空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改革的必然。中國高等教育原來實行的是一包二統的體制,大學完全由國家包辦,學生由國家統一分配,很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然要被打破。現在我國在校大學生2300萬人,都是交費上學,就業是雙向選擇,今天很負責任地說,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
提及學生交費改革,周遠清認為非常順利,是我國一個成功的教育改革。現在也有一些非議,說學費這幾年漲了50倍。這是毫不負責任的說法。當年實行交費改革時,清華大學限制為1000元,現在清華的學費5000元,藝術類、醫學類等個別專業高一些。如果沒有交費改革,中國的高等教育是發展不起來的,也不會有我們現在高校這樣的規模和設備條件。
中國高等教育要從規模擴張走向內涵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發展,主要表現在規模擴張上。省教育廳副廳長祭彥加表示,江蘇高等教育就得益于過去多年的大規模發展,高校在校生有139.5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5.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說,中國高等教育連續8年招生增速超過22%,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而社會經濟科技高度發達的美國,高教發展最快時也不過連續5年增長7.9%。現在全國高校在校生折算一下大概有2500萬人,超過美國大學1000萬人。
專家們同時指出,擴招順乎了潮流,成績是不能否認的,但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就超出了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支撐能力,違背科學規律。
周遠清表示,現在人們議論的是,大學教育質量下降了,一個原因是1992年以來擴招時,控制得不夠,有些地方存在失控現象。紀寶成則認為,教師隊伍建設跟不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中專戴上了大學的帽子,一起步就是萬人大學。本人過去是教育部規劃司司長,審批在我手上,我很清楚,但我本人是持保留態度的。大批教師沒經過嚴格訓練直接上課堂,能教好學生嗎?”
“中國高等教育要走內涵發展之路,提高教育質量。”專家們認為,在當前,應該在本科教育、學科整合、師資隊伍建設、院系調整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整個高等教育水平,使我們這個“教育大國”逐步成為真正的世界“教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