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興趣入手!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精彩問答集錦
2007-03-26 10:50:50新聞晚報
“貓與冰箱有什么共同點?”、“請你構思一下在太空中的洗衣機結構。”、“既然你深知細微之差的重要性,那你提交的這篇命題作文中一共有多少字?”……這不是在做腦筋急轉彎,而是2007年上海交大自主錄取選拔的面試題。
上周末,898名考生應屆畢業生參加了交大自主錄取選拔面試,考官提問五花八門,學生回答天馬行空。記者發現,此次交大自主錄取選拔面試題更加貼近考生的經歷、愛好和志向,主要是考察學生的視野和平時積累,讓大家都有發揮余地。
提問從學生興趣特長著手
“個人面試時,教授提問不拘一格,一些看似漫不經心的問題,往往打你個措手不及。”談到此次交大面試,七寶中學高三袁天翔如是說。
“比如說,我在簡歷里提到,比較喜歡古典文學,教授就馬上問我喜歡《百家講壇》里哪些教授?”袁天翔告訴記者,“幸虧我看過《百家講壇》,就一口氣舉出了閻崇年、易中天、于丹、劉心武……倘若我平時眼睛只盯著課本,恐怕在這個問題上就要卡殼了。”
袁天翔說,教授們喜歡即興提問,一些同學面試前自作聰明地猜題、押題,其實都是徒勞。他向記者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面試時,一位教授看到我身上穿的耐克服裝,就饒有興趣地要我談談,耐克公司廣告詞JustDoIt、阿迪達斯公司廣告詞NothingIsIm鄄possible,李寧公司廣告詞Ev鄄erythingIsPossible,這三者間的區別、聯系?”,袁天翔笑呵呵地說,“我很喜歡這樣的提問方式,在東拉西扯的隨意談話中,考驗你的知識、能力。只有平時多看書、多實踐,厚積薄發,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在這樣的面試中笑到最后。”
向明中學的高三學生陳希南曾做過校報記者,她的這份特殊的辦報經歷也成為當天面試官關注的焦點,“你覺得一份報紙要做好,最重要的是什么?”“你自己最喜歡的報紙是什么?”“你知道《南方都市報》是因為哪個事件而崛起的?”“給你三家報社,《人民日報》、《羊城晚報》、《南方周末》,40年之后,你愿意做哪家報社的主編?”提問如連珠炮一樣拋出……
小陳告訴記者,要想面試勝出,功夫在平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樣的學生來面試,注定要吃虧。開闊視野,注重積累,才是面試之道。
理科生不知七夕、重陽是哪天
關于面試的最大體會,大同中學高三學生盧業告訴記者,交大面試非常關注學生的人文素養,雖然他報考的方向是理科實驗班,但教授卻一直在問他有關中國歷史的問題,例如中國歷史上,你認為哪個階段比較重要?為什么?“‘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一套已經過時了,文理兼通的綜合性人才,才是面試場上的英雄。”盧業感嘆說。
楊浦高級中學的小王告訴記者,交大青睞文理兼通的綜合性人才。小組討論時,有一位學生,數理化成績非常優秀,文史功底也相當扎實。“當時說到元宵節,他信口引用了好幾個典故和詩詞,比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還提到了《紅樓夢》里的元宵節猜燈謎,引得臺下的教授們頻頻點頭贊賞。”
小王說,在面試現場,也有一個男生,“奧數”、“奧物”競賽得獎一籮筐,可平時重理輕文,只做理科題目,不看文史書籍。“在面試時,他鬧了不少笑話,連七夕節、重陽節是幾月幾日,都摸著腦袋說不知道,后來竟然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紀念文天祥……”小王感慨說:“理科生也要多讀點歷史、地理、民俗方面的書籍,否則面試根本過不了關。”
新聞時事提問頻率最高
“你是否知道超級女聲”、“你看過加油好男兒嗎?”、“如何看待選秀類節目對青少年的影響”、“你贊成減少這類節目嗎?”……一連串這樣的問題,在小組討論中,拋在面試同學眼前。格致中學的高三學生張博說,時事新聞,在面試的題目中占了很大比重。
張博笑著說,在個人面試中,一位教授提到了正在召開的“兩會”。當時,教授問他,如果你是“兩會代表”,會提出哪些議案?“我來面試的那天早上,剛好在廣播中聽到了一些關于‘兩會’的新聞,所以,就把一些提案移花接木,很好地運用到了回答中。”張博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連連感嘆自己運氣好。
張博向記者透露,有很多面試同學都說,新聞時事,是面試中提問頻率最高的問題。比如說,三農問題、房價虛高問題、教育不公平問題、中日關系問題、伊拉克局勢問題……這些都是今年面試題目的焦點。那些胸懷天下,融入社會,關心民生問題的學生,是教授們最為欣賞的。
“大家都比較尊重對方,沒有出現特別霸道,搶著發言的,也沒有出現沉默害羞,不發一言的!”張博說,“能來面試的同學都比較優秀,和他們同臺競技,有如棋逢對手,有惺惺相惜的感覺。
精彩問答集錦
1、面試官:貓與冰箱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都可以放魚,都有尾巴,都有四條腿……
2、面試官: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一是發明了一條定理,這條定理以你的名字命名,千古流芳,但對生活沒有實際用處。二是發明一樣東西,可以給社會帶來財富,你會選哪樣,為什么?
學生:我可以選擇既發明一條千古流芳的定理,又可以給社會帶來財富嗎?
面試官:不行。
學生:為什么不行?既然我已達到能發明定理的境界,為什么不能同時為社會創造財富呢?華羅庚在數學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他研究初期,他的研究成果《數論》,似乎不能給普通生活帶來直接的經濟效應,但他后來經過苦心鉆研,提出統籌法和優選法,親自帶領小分隊去各個省市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達20余年之久,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我相信兩者皆可兼顧。
部分試題摘要
1、有人建議把中華民族的“除夕”、“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增列為國家法定節日,也有人反對,認為節日休假夠多了,我國經濟還不發達,為了保證正常生產,不能增加節日,甚至還應抵制“圣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問題:(1)對這上述意見你贊成哪一種?(2)如何評價?
2、現在許多國外學校來中國招生,對這個現象,你怎么看?你認為媒體在此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是應該積極鼓勵還是批評?如果你被國外大學和交大同時錄取,你會如何選擇?
3、“你是否知道超級女聲”、“你看過加油好男兒嗎?”、“如何看待選秀類節目對青少年的影響?”、“你贊成減少這類節目嗎?”……
4、前段時間,臺球神童丁俊暉被交大錄取,對于體育明星被大學錄取,你有什么看法?對體育界的發展,你有何意見?
5、2010年上海世博會即將召開,如果你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志愿者,你應該做點什么?如果40年后,上海再次舉行世博會,請你設計口號、吉祥物和英語翻譯?在那個時候,你已經為人父母了,你覺得你應該做什么?
6、70多年前,盧溝橋事變,8.13事變、南京大屠殺的內容是什么?你認為這些事件對現在有什么現實意義?
個人面試的常規題目
請先做5分鐘的自我介紹。(常規題)
如果你這次考進交大,你會做什么?沒有考進交大,你又會做什么?(常規題)(以上試題均由學生回憶整理,具體試題以學校公布為準) (作者:錢鈺 實習生:屠仕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