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傾向于招收什么樣的內地學生
2007-03-05 13:54:25武漢晨報
其中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仍參加內地高考統招,并列入提前錄取批次。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樹仁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演藝學院、珠海學院將參考考生高考成績在內地進行自主招生,并于2007年7月7日前結束錄取,被上述10所香港高校錄取的學生,內地高校將不再予以錄取。這意味著內地生同時被香港高校和內地高校錄取的情況,將不再出現。
港校最愛會玩又會學的伢
面向內地招生的香港高校,已由去年的8所增至2007年的12所。香港高校喜愛招收什么樣的內地學生?晨報特派記者春節期間走訪香港高校,特為有意報考港校的讀者打聽港校內地招生之偏好。
》》》歡迎注重個人發展的學生
“我們歡迎不想死讀書,注重個人發展的學生。”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表示,香港大學的活動琳瑯滿目,多到一天到晚都可以搞活動,學生可借此學習其他的經驗,會學會玩的學生比較吃香。
“能干的港大學生生活很精彩,讀書、住hall(宿舍)、上莊(社團工作)、拍拖、打零工五件事最好都一一應付。”2月23日,在香港大學面向內地學生及家長的專場宣講會上,該校校長資深顧問成介明教授鼓勵有意報考港大的學生做好思想準備,勇于應對各種挑戰,盡情釋放年輕人的能量。
成教授說,很多內地學生來港后,會產生一種困惑:既想念好書,又想多參與各種活動,卻苦于精力有限。也有些家長認為,小孩只要念好書就行了,其他的并不十分重要。而這種觀念與港校的“全人教育”是有差距的。
成教授笑言,人的能量是不斷增長的,很多時候最好的學習不是能夠用學分衡量的。僅僅瞄準學分,人生的目標難免狹隘,如果學習好,社團工作也出色,還能交個很好的女朋友,豈不更好。
“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適合來香港,除了要有良好的英語基礎以外,心胸開闊,獨立能力強,溝通能力好,自我約束力強,敢于面對挑戰的學生相信會更好的融入香港的環境。”香港城市大學朱國斌博士說。
》》》有團隊意識的學生更適合
“住hall也是一種教育,各宿舍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及要求,如果長期不參加hall里舉辦的活動,就有可能被踢出局。”2月23日,香港大學學生會內務副會長、文學院二年級本地生徐航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反復強調寢室文化對于港校大學生的重要性。
徐航介紹,在香港大學,舍堂不僅是學生住宿的地方,舍堂生活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各宿舍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與要求,同學可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宿舍,宿舍會提供很多機會讓大家參加不同類型的活動,如文化、體育比賽等。開展這類活動,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同學間的融合,另一方面香港大學是一個很講究團隊合作的學校,希望借此培養同學的團隊意識。
香港理工大學會計與金融系內地生張齊魯表示,舍堂的活動比較多,他會有選擇性地參加舍堂組織的活動。“有的活動卻是意外的驚喜。”張齊魯說,上學期,舍堂舉行了一次高桌晚宴,特意請來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就餐前,范徐麗泰發表了個人演講,與同學分享寶貴的學習成長經驗。演講后,接受同學的隨機提問。這次接觸,他對香港的社會名流有了新的認識,感覺獲益良多。
徐航坦言,有不少內地生不太愿意參加hall里舉辦的活動,某種意義上影響到hall文化的發展,這對于內地生與本地生的融合帶來一定影響。
》》》“校名誤解”錯失求學機會
港校在招收內地學生時,因校名緣故,專業招收中常遇尷尬。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周陳文婉坦言,因校名為“中文大學”,內地考生及家長在報考該校時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部分考生及家長認為該校是所文科類高等學府,并且單純以中文授課。報考的內地學生中,文科生明顯多于理科生。
實則不然。周陳文婉稱,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研究型綜合類大學,以中英雙語授課,有文、理、工、商四大學系,招生出現“一邊倒”的現象,也是校方不愿看到的,如精算、應用數學等專業都是該校的優勢學科。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報考兩校的內地學生以理科生為主,鮮有文科生申請。
香港理工大學學術交流及合作事務處處長鄧潔儀說,很多內地的學生和家長以為理工大學只有理科專業,申請專業時就只盯著理工類的專業,結果錯過了來港求學的機會。去年,理工大在湖北錄取了十余個學生,平均分是631分,但沒有一個是文科生。事實上,理工大學共有40余個專業面向內地招生,其中有20多個專業是文理兼收的,比如大家很關注的計算機、紡織及制衣學系等。
“在對內地的招生中,還有一怪現象。”香港教育學院國際教育中心總監陳瑞冰受訪時稱,作為香港唯一的師范類院校卻鮮見內地男孩身影,該校去年招收的40名內地學生中,只有3名男生,內地男生的招生比例小于香港本地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