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內地招生將作重要調整
2007-03-01 15:45:21武漢晨報
變化一:招生范圍新
今年香港8所公立大學內地本科生招生范圍進一步擴大,由去年包括湖北省在內的20個省市增至25個省市,新增黑龍江、吉林、山西、河北、安徽五省。在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開放日上,記者進一步證實該消息,新增五省的應屆高考生今年起有資格申請報考香港的8所公立大學。
據了解,今年香港8所高校面向內地招收本科生的總名額均沒明顯增加。港校有關負責人預測,對今年申請入港求學的內地生而言,競爭很可能加劇。
變化二:招生程序可能微調
據透露,今年香港高校內地本科生招錄程序很可能做出一些調整。對獨立招生的院校,必須在7月7日以前完成錄取確認工作,已獲得香港某大學錄取資格的內地生在本人確認接受錄取后,將不能再參加內地其他高校的統招。
香港高校有關負責人稱,往年常常會出現“一生多錄”的情況,即一個學生同時被香港高校和內地高校錄取,后由于溝通不及時,以致名額浪費。此舉旨在讓學生慎重考慮后,盡早做出選擇,盡量避免有限的優秀教育資源被浪費。
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總監黃依倩認為,此調整不會對港大招生產生大的影響。
此外,已被納入全國統招的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今年將被列入提前批招生。
變化三:學費增加獎學金調高
今年起,香港大學將提高內地本科生學費,由去年的8萬元港幣/學年上調至10萬元/學年,這個收費標準將保持至2010年不變。與此相應,該校的獎學金數額與名額也有所增加,每年將預留840萬元港幣入學獎學金,資助60名(去年是48名)優秀學生,每人可拿最高全額獎學金14萬元港幣。
據悉,除港大外,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今年起在學費和獎學金方面也有調整,香港科大學費總額提高了5萬,香港理工大提高了4萬。
變化四:港大取消筆試
香港大學開放日宣講會上,港大有關負責人再次重申,該校今年會取消內地生英語筆試環節。黃依倩表示,高考成績與面試綜合表現將作為是否錄取的主要指標,取消筆試是為避免學生舟車勞頓,而且其高考英文成績已具有相當說服力。
打港校主意的,不止高考應屆生
一半是非應屆學生
在港大和港科大的內地學生開放日中,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非應屆生各占一半,不少高一、高二學生提早到港校實地考察觀光。
來自深圳的閆語是名高二學生。大年初六,閆語和同班4名同學一起奔赴香港大學。閆語說,內地學生報考港校的人數越來越多,競爭日益激烈,雖離高考還有一年多時間,但早作準備勝算可能更大。
湖北高二學生龍玉潔計劃明年報考香港大學。為提早了解港大招生要求,2月23日,她和家人參加了港大的內地生開放日。龍玉潔之所以想報考香港高校,是看中了可到海外頂尖學府做交流生的機會,可為將來到國外名校讀研深造打下基礎。
據港大和港科大校方統計,開放日當天到訪的高中生中,應屆考生與非應屆生各占一半,非應屆生中,以高二學生居多。兩所港校相關負責人預測,內地生源戰提前打響,由此可見一斑。
初一伢到場校方震驚
港校開放日現場,兩名初一學生的到訪,讓校方吃驚不小。
在香港科技大學的開放日現場,湖北孝感伢、現就讀于深圳中學初中部一年級的龔子翰成了香港媒體的“聚焦點”。
《大公報》一位記者表示,沒想到這次開放日會吸引到這么多的內地家長和學生,更沒想到還有初中一年級的學生,香港高校在內地學生中的影響力真的出乎意料。
龔子翰此次隨母親的朋友一同赴港,初衷是替念高一的哥哥實地考察一下香港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以后也能有機會入港上大學”。
同樣讀初一的北京女孩何曉霖,在姐姐何曉樺的影響下參觀了香港科技大學。何曉霖說,姐姐比較喜歡香港科技大學,因此她格外感興趣,陪姐姐參觀校園,順便當個“參謀”。
高三伢逛港校,緩解“恐高癥”
在香港大學的宣講會上,武漢外校高三學生李雨聰給港大中國事務部總監黃依倩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武漢外校曾有學長考入港校,李雨聰從高一開始就關注香港高校,網上搜集了大量信息。此次他隨父親一起現場考察了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5所港校。李雨聰說:“來一趟不容易,多走走多看看,就當放松心情。”
李雨聰說,離高考不到百天,很多高三學生不同程度地出現“恐高癥”――懼怕高考考前綜合癥,如精神高度緊張、輕度失眠等。此次赴港,一方面實地探訪港校,以確定報考目標,另一方面也是想讓緊張的神經得以放松。
對報考港校并無十足把握的李雨聰,心態十分平和,“在有獎學金的前提下,優先考慮香港高校”。
香港高校表示―內地生呈現兩大可喜變化
提問越來越有“技術含量”
在港校開放日宣講會的答疑環節,很多家長和學生顯然是有備而來,對校方的基本情況已有相當了解,以往普遍受關注的學費、獎學金、住宿、如何申請等問題明顯減少,更多是將重點放在一些專業選擇、學業深造等頗具個性的問題上,甚至有學生和家長現場給學校提出建議,如何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開放日后,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總監黃依倩深有感觸:內地學生及家長的提問,越來越有“技術含量”。前兩年,黃依倩到內地做招生說明會時,家長最常問的是“港大有什么好”、“哪個專業就業比較好”等,為此黃依倩會重復多遍介紹學校基本概況、學費、錄取標準等問題,現在這類問題仍很受關注,但家長和學生早已提前了解過,他們更多地是結合自己的情況,問如何能上這所大學、讀適合自己的專業等報考技巧之類的問題。
以前家長問,現在孩子問
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多年來一直從事內地本科生招生工作,每年都會接觸到大量內地學生與家長,港大的同仁常開玩笑稱其為“推銷專家”。開放日當天,韋永庚理所當然成為內地家長、學生“圍堵”的核心人物。
“現在內地生的獨立自主意識明顯增加。”韋永庚說,以前去內地招生,很多都是家長代替學生參加說明會,幫孩子提問,面試筆試前,家長會在一旁端茶遞水。從這次開放日的情況看,雖說大部分學生是在父母陪同下前來,但也有一些學生是獨自來港,在與校方的交流中也表現得大方自如。韋永庚說,對來港求學的學生來說,獨立能力強、溝通能力好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