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香港故事:我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
2007-02-07 16:05:07北京考試報
2006年8月底,我來到香港理工大學學習。與內地相比,香港的大學有許多獨特之處。
香港的大學為三年制,內地學生要先讀一年預科(有的是在國內上一年基礎課)。在這一年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語言等基本學科,很大程度上與其所選專業無關。這里的大學不分班級,大學里最小單位就是專業,同一個專業的學生需要上相同的必修課,而同一門課又有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由于不存在“班”這個概念,也不會有固定的“集體”,結交的朋友也就更多。
在香港的大學中,所有的正式課程全部用英文授課,課下交流也以英文為主。就課程而言,教授所講授的課程很多是沒有教科書的。上課前,學生要自己從網上下載并打印好講義。當然,老師也會推薦許多閱讀書目,因此,在校園內經常見到抱著高高一摞書的學生。由于沒有固定的教科書,我們通常會借閱大量與課程相關的書籍,全面系統地自學。多數書籍是英文的,要在很短時間內讀完并理解它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在學習方面,大部分作業、項目、演講、活動都要由團隊、小組一起完成。例如我學習的香港經濟環境、倫理學、邏輯學等課程在開課時就把幾百名聽講座的學生分為了若干個20―30人的大組,學生不但需要聽講座,還需要參加每周的Seminar(研討會)課程,其內容是輔導答疑和小組講演。每個Seminar中的20名學生再分為4―5個小組。作業、小組演講、小組報告均由這四五名同學共同完成。課程的評定也是以小組為單位打分,同一組的學生會獲得相同的分數。這種機制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了領導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學習與他人溝通或說服他人的能力。以小組講演為例,教授會在開學的第一節課上就給出一個學期所有的講演主題,并分配給每個小組。每周有一個小組進行講演,雖然這些內容是不包含在講座中的,但卻是必須掌握的。
在香港理工大學,最有特色的是英語學習中心,它是一個專門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學習場所,分為自學區和輔導區兩個區域。在自學區內,有眾多當天的英文報紙、各種針對性的英語學習教材、聽力、學術寫作、申請寫作、口語、發音等各種介質的資料。該區中配備了計算機,學生可以上機利用英語教學軟件自學。在輔導區,專業英語老師或外籍老師會針對你的需要進行單獨輔導。以口語為例,可以與老師交流的主題有:日常對話、學術報告、演講、面試、校園生活等。當然,這種輔導是免費的,你只要提前與學習中心的老師預約即可。
在香港求學,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學會了獨立,學會了相處、與人合作,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自信。(?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