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高考歷史:落實課本知識 學會捕捉熱點
2007-02-05 09:56:26楚天金報
考綱變化不大,沿著“文明史”走
與去年的考綱相比,今年的考綱變化不大。
1.中國古代史還是從先秦到明清無間斷的考思想、文化、藝術等知識點,這些是古代史的重點。對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現代史,考生應該沿著“文明史”的基本思路進行備考。
例如,近幾年考的美國的“選舉制度”不是為了考美國而考美國,而是在考人類社會共同的趨向和發展趨勢。
2.在歷史的考試中有一個基本原則:重視考一些“漸變式”的史實,而不是那些“突變式”的史實,因為這些突變式的史實對人類的發展更有借鑒意義。“文明史”應該是廣義的文明史,包括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等全方面的文明。
關注熱點要“到位”
1.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和諧社會、三農問題、科技創新、臺灣問題等都是長效熱點。而據近年來的考試經驗,歐洲的發展和一體化、中共黨史、革命精神等可能是今年的熱點。
2.前幾年高考總是考英國,隨后是考美國,而由于中國與日本的關系,今年可能仍不會考到日本歷史,所以今年很有可能會考到與歐洲有關的知識點。同時,一些關于革命精神,包括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新中國成立后的改革精神等都要格外關注。
3.每年考生都去關心熱點、關注時政,而平時學校的訓練也是為考熱點而考熱點。但高考命題人考察熱點的方式卻讓我們感覺“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不會為了迎合哪個熱點而直接去考它。所以,廣大考生在備考的時候,要跳出熱點的框架,把與之相聯系的問題都復習到位。
備考建議
1.要重視課本的落實,既包括對宏觀知識構架的把握,又包括極其細微的“小知識點”。
由于現在書上把對歷史事件的結論進行了語言簡化和總結,導致考生只是宏觀把握事件而缺乏對細節的理解。那些把考生考倒的題目往往是考生最熟悉的歷史事件。例如“羅斯福新政”的例子強調“細節的力量”:對“羅斯福新政”,考生們都很熟悉了,書上對它的評價是“全面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但是當問到“什么是干預”時,考生們就沒辦法回答了。
2.要形成歷史的思想,并在宏觀歷史命題和歷史規律指導下進行知識的梳理和構架。例如,對世界一體化的認識,會發現國際間在處理矛盾沖突上采取的措施越來越理性:不要打,要坐下談,而且要兩家談,還要在國際和平的大環境下確立“法”的存在,那么就上升到了“國際法的形成與作用”的高度,這就是歷史的思想。
2007年歷史高考大綱節選
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史(略)
第二部分中國近代、現代史
1.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的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新思想的萌發。
2.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辛亥革命的爆發;中華民國的建立和清朝的滅亡。
4.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和護國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5.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北伐戰爭;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6.“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日本大舉侵華;紅軍的戰略轉移;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7.抗日戰爭的爆發和國共聯合抗日;日本帝國主義殘暴的殖民統治;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共產黨堅持抗戰和抗日戰爭的勝利。
8.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和內戰的爆發;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9.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政權的斗爭;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0.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發展;“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1.偉大的歷史轉折;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發展;“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大業。
第三部分世界近代、現代史
1.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2.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
3.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4.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5.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自然科學。
6.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7.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資本主義世界。
8.第二次世界大戰。
9.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
10.世界格局的變化。
11.現代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