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校如何直面2007年高中新課改?
2007-01-28 10:55:44現代教育報
人大附中:超前對接高中新課改
“‘尊重個性,挖掘潛力’是我們人大附中的不懈追求,進入高中新課程將為這一辦學思想注入新的內涵,讓學生在高中真正收獲學習和成長的幸福。”1月10日,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自信地對記者說。
據劉校長介紹,早在幾年前,學校就組織干部教師到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經驗的芬蘭、美國、瑞典、英國等國學習、考察,進行深入的對比研究,同時借鑒了先期進入新課程的外省市的經驗,在理念、課程設置、管理、保障等方面作了大量細致的準備。
2004年第一批四省進入高中課改時,盡管北京市沒有進入,但學校依然發給每位老師人手一冊《高中新課標》,并以學科為單位組織學習。2004年底,學校針對全體高中教師,開展了關于“每位老師能勝任本學科哪些模塊”的專項調查,據此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科培訓。
2005年1月,在科研年會上請各學科教研組長解讀新課標,通過錄像課研究、網上論壇等形式加深對新課標的理解,并要求每位教師在每個學期上一節研究課,把新課標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
豐富多彩的選修課一直是人大附中的一大特色。早在十多年前,學校就開設了選修課,在總結經驗、學習新課標的基礎上,學校把選修課納入三級課程管理中,積極探索模塊化教學改革,特別是系統規劃了包括數學與自然科學、語言文學與社會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與藝術4個領域的150門選修課程。學校不僅注重加強學生選課前的指導,還專門組織研發力量開發選修課網絡管理平臺,選修課全部實現數字化管理。
對于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劉校長說:一是課程增大選擇性和師資、教學場所有限之間的矛盾;二是受到原有知識結構和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中還可能適應不了新課程的要求;三是打亂行政班可能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四是新的評估體系的可操作性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是辦法也有的,可以通過合理利用、擴大教學場所解決場地問題;通過各種形式教學研究活動和監督機制進行校本培訓;通過建立和行政班教學班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加強教師的管理,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等策略強化班級管理。”
“高中教育不僅承擔著一定的選拔功能,更重要的是承擔著促進功能。我們提倡因材施教,滿足不同發展傾向和不同發展程度學生的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個性的發展,使每一位學生成功。這是我們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只要向著正確的方向摸索、前進,就一定能在改革中取得新的突破和發展。”劉校長堅定地說。
北京二中:行走在高中新課改前列
2006年12月26日,北京二中舉辦了一個被校長鈕小樺稱為“為高中新課程預熱”的論壇――“高中新課程改革論壇”。
此前不久被派到上海參加教育部課程中心舉辦的高中新課程校長培訓班學習的王平、李建紅、季亞利三位普通老師,成為此次論壇的主講,她們將此行學習的心得體會與全校老師一起交流、分享,讓更多的老師對高中新課程有了進一步了解。
這是校長鈕小樺的第一步棋:進行改革前的實質性預熱――通識培訓,讓老師們真正了解什么是高中新課程。因此,鈕小樺大膽地將普通老師派去參加校長班的學習。盡管這樣做一開始還讓主辦方不太理解,但這樣做顯然收到了超常的效果。回來的三個老師以切身體會讓老師感受到,高中新課程的本質是通過課改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這必然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并不可怕。
“我們其實早就已經走到新課改的前列,沒有實施勝實施。”在他看來,二中這幾年來在抓素質教育過程中實施的很多新舉措,如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實際上與高中新課程是不謀而合的。“改革的關鍵是改變課堂單一的教學形式,真正解放老師和學生。”他說,這一點也是二中一直探索和踐行的。
記者手上有一份北京二中自己出的試卷,發現分數欄上有三個分值,即態度10%,方法10%,知識能力80%,試題內容上方還有兩欄內容:教師評語、家長反饋。鈕校長介紹,我們這樣設置試卷的目的就是不唯分,全面考查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綜合能力。這,顯然與新課程倡導的不謀而合。
“‘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倡導學生的個性發展,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二中一貫堅持的辦學理念將在高中新課程中得到更好的詮釋!”對北京進入高中新課程,鈕校長充滿信心。他說,下一步,二中將進一步加強專家引領和外出學習,并定期組織干部、教師進行新課程實踐的研討,以減少磨合期,盡快制定相應的制度、方案,建立適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環境。
北京五中:發揮傳統優勢迎接新挑戰
“北京五中多年來形成的傳統就是有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教師文化。五中要繼續發揮學校優勢迎接新課程的挑戰。”北京五中張斌平校長告訴記者,北京五中要在反思中高起點進入高中新課程。
新課改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學校的校長、干部、教師能否對新課改的理念有一個準確的把握。五中要以最高的規格迎接新課改。據張校長介紹,最近兩年雖然北京沒有進入,但是五中一直在強調。應該說,五中教師已經能夠用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來組織工作,只是缺少對新課程教材、課標的認識和把握。從去年11月聽說北京要進入高中新課改后,最近兩個月學校利用全員教工大會的機會對教師們進行了預熱。
去年12月,學校專門為實施高中新課程而設立了一個工作室――北京五中課程改革工作室。這個工作室由各學科中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夠在本職工作基礎上,承擔新課程研究任務的中青年骨干教師組成。這個工作室以研究具有校本化的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建設學習型課程改革團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鍛煉隊伍,發現和培養人才,促進學校管理機制創新為宗旨。
工作室成立以后,10位工作室成員已經開始了工作。他們希望能夠以最小的代價促進學校順利實施新課程。這些教師來自不同的學科,他們承擔著熟悉本學科課程標準和新課程不同版本教材體系、特點及實施中存在問題的任務。同時,還要搜集實驗區改革中的經驗和問題,挖掘教育資源,制定學校的實施方案。
新課程對教師而言是一次新的挑戰。很多模塊都是新的,需要重新學起。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在這點上,學校將會認真做好培訓和引導工作。今年,學校提出了“讓教師走綠色健康發展之路”的理念。下學期開始,將組織全校教師的讀書會,同時還將成立多個教師社團為教師緩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