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簡介
2007-01-26 11:25:30搜狐教育
自1911年清華學堂建立至今,95載春秋的發展歷程,形成了清華大學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構成了清華精神的核心內涵,也激勵和鼓舞著一代代清華人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與騰飛做出不息的努力。
優越的育人環境
清華大學校本部――清華園,地處北京西北郊名勝風景區。明朝時為一私家花園,清朝康熙年間成為圓明園的一部分,咸豐年間改為清華園。其周圍高等學府和名園古跡林立,其園內蒼松翠柏、水清木華,清澈的萬泉河從腹地蜿蜒而過,勾連成一處處湖泊、小溪,同時也滋養著清華學子特有的志趣和氣質。
清華園內不僅有圖書館、科學館、大禮堂、體育館、工字廳等“有歷史”的建筑,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施的六教、符合國際標準的游泳館、設施先進的綜合體育中心等“高水平”的基礎設施,更有國內較大的“萬人飲食廣場”、北方地區最好的紫荊學生公寓區、暢通快速的校園網等全面的學生生活、學習條件。
清華還為學生提供優質高效的學術支撐體系。清華大學圖書館由校圖書館及人文、經管、法律、建筑和美術等專業圖書館組成,館藏總量已經達到400多萬冊(件);清華大學的實驗室也為學生提供了國內最優越的培養科學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條件。目前,清華大學有各類實驗室170多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教育部和科技部重點實驗室15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4個。
綜合性的學科布局
目前,清華大學設有建筑學院、理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美術學院等13個學院共54個系,成為當代中國一所著名的擁有理、工、文、法、醫、經濟、管理和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在工科專業繼續保持明顯優勢的同時,理科專業迅速發展,在物理、數學、生物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優勢的學科方向。清華的文科發展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聘請世界各地最優秀的教師,以最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理工交叉、文理滲透的學科設置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和發展方向。
一流的師資力量
清華大學素有“大師之園”的美譽。截至目前為止,學校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4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1人)共65人,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5人,77人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94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數目均居國內高校首位。
同時,學校通過設立并實施“高級訪問學者計劃”、“講席教授制度”等,以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特別是國際著名教授及學者到清華工作。
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
清華大學始終把培養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在本科生培養方面盡量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條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不僅在本科生階段實行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積極推行學分制,使得學生可在培養方案框架之內為自己定做“個人學習計劃”,提前修滿學分可提前畢業。同時,學校還在教學方面不斷改革、創新,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簡稱SRT計劃),面向一至三年級的本科生,力使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可以進入科研領域,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2003年開始設置的由院士或知名教授主持、面向一年級學生的“新生研討課”(Freshman Seminar)采用師生互動、小組探討、探索研究的學習方式,為大一新生提供與名師、教授面對面探討科學研究問題和方法的機會;為大一新生精心設計的“英語夏令營”活動,為學生們創造了外語實踐的氛圍和環境;“名師上本科講臺”則是清華人才培養的又一特色。目前有一大批各學科領域的知名教授活躍在本科教學的講臺上。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親自為大一新生講授普通物理課程;校長顧秉林等多位院士、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知名教授均開設新生研討課。
清華大學開放式的一流大學建設還為學生們提供了許多國際交流和學習的機會。目前,清華大學已經與海外170多所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方面與世界一流大學進行交流、合作和互派師生等。
此外,清華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全面培養,藝術、體育教育蓬勃開展。校內的各種培訓、講座、報告會、演出、展覽為學校營造了良好的藝術氛圍,豐富了同學們的生活。同時,清華大學還有著良好的體育傳統,“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激勵著一代代清華人。校內體育設施齊備,為同學們開展體育鍛煉提供了良好條件。以“馬約翰杯”為代表的系列體育競賽開展廣泛,項目眾多;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萬人隊伍中,有6500人是清華學子……
雄厚的科研實力
清華大學在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清華大學是國內科研經費最多的大學,2005年高達13.88億元人民幣;根據2005年國家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數據,清華大學被SCI、EI、ISTP收錄的論文數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一位,SCI論文被引用篇數居全國高校第一位;多名師生在引用率極高的《Science》和《Nature》雜志發表論文,得到國際主流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完善的獎勵和資助制度
清華大學鄭重承諾:絕不讓一個勤奮而有才華的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
清華大學始終把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資助工作作為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和辦學過程中的一件大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獎”(獎學金)、“助”(助學金)、“貸”(國家助學貸款和臨時貸款)、“勤”(勤工助學)、“補”(困難補助)、“減免”(減免學雜費)等措施相互補充的完善的經濟資助體系。
此外,為全面了解經濟困難學生的狀況,更加切實有效地開展經濟資助工作,學校自1999年起開始了寒暑假貧困生家訪工作,目前已經走訪新疆、青海、甘肅等十余個省市的經濟困難學生代表的家庭。
廣闊的發展前景
多年來,清華大學秉承著培育“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為國家培養和造就了大批的科學家、學術大師、文壇泰斗、興業之士和治國之才。一代代校友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杰出貢獻使清華大學這所高等學府蜚聲中外。
近年來,清華大學畢業生們以其深厚的專業知識、扎實的數理基礎和較強的計算機能力、外語能力、自學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面對未來,他們可以選擇:讀研、就業、出國、創業……,清華學子的發展前景可謂廣闊。
隨著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讀研成為清華學生的首選。目前,一半以上的同學在國內外著名高校繼續深造,其余選擇就業的同學,其就業單位主要有:中組部、中宣部、國資委、財政部等中央各大部委在內的黨政機關;微軟、IBM、斯倫貝謝、殼牌、通用電氣等名列世界500強的國內外知名企業;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匯豐銀行、高盛投資銀行等國內外金融單位;中石油、中石化、航天科技、東風汽車等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在內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