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廳:高考招生改革方案07年將出臺
2007-01-23 13:56:54杭州日報
高考招生改革總體思路:分層測試、分層選拔,擴大高校和學生的選擇權
中考階段:全面實行學業考試加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高中階段:推行學生成長記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并將記錄情況、評價情況作為高校錄取新生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現階段抓好三件事:加強學生的人格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時間創新能力;保證學生的休息和文體活動時間,增強學生的體質
重點關注:“后20%”學生
本報訊 “改革考試評價制度,今年的一個重點是制訂出臺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對于這一改革,我們將積極慎重,充分考慮現實實施條件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包括學校的教學實驗條件,社會各界的心理認同度,全社會的誠信狀況和法治水平。”在昨日召開的全省教育局長會議上,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透露了即將出臺的2009年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的總基調,并在會議上部署了2007年教育工作的新任務。
深化考試評價制度改革
“推進素質教育,減輕課業負擔,不是不要考試,而是要使考試的內容、方法和形式更科學合理,更適合孩子的健康成長,適合教育的科學和諧發展,適合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要”,劉希平廳長指出,即將出臺的高考招生改革總體思路是分層測試、分層選拔,擴大高校和學生的選擇權,把學生過度的課業負擔降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正在廣泛征求意見。
今年,全省還要繼續推進基礎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在中考階段,全面實行學業考試加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在高中階段,切實推行學生成長記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并將記錄情況、評價情況作為高校錄取新生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重視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重視知識灌輸,忽視自主學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教育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省教育廳提出,現階段亟須抓好三件事:一是切實加強學生的人格培養;二是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時間創新能力;三是切實保證學生的休息和文體活動時間,增強學生的體質。正在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突出多樣性、選擇性,強調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發展,注重德育、價值觀的教育,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培養,提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目標。
重點關注“后20%”學生
“長期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一些地方和學校還僅僅以分數、升學高低論英雄,重視少數尖子學生,忽視對大多數學生的培養,教育不能輕言放棄,對學習有困難、心理行為有偏差的學生更應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幫助。”我市的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抽測和關注“后三分之一”助跑行動得到省教育廳的肯定,省教育廳要求各地教育局積極探索建立基礎教育質量監控機制,并重點監控各地各校學生群體中后20%學生的比例,督促學校端正辦學思想。
繼續加大農村扶持力度
改善農村教育條件成為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2007年,是農村中小學“四項工程”(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擴面工程”、“愛心營養餐工程”、“食宿改造工程”和“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建設的最后一年,省教育廳將把各地實施“四項工程”的情況與撥付有關教育經費補助相掛鉤。
今年,省教育廳還將計劃實施三項措施:一是進一步擴大農村中小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范圍;二是逐步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三是推動農村中小學書香校園建設。
抓好職業教育助學獎學
去年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推出了職業教育“六項行動計劃”,三年投資10.2億元。今年是全面實施“六項行動計劃”的關鍵一年,省教育廳要求,除了加快建設實訓基地、縣級骨干職業學校外,各地還要切實抓好助學獎學、“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農村預備勞動力培養工作。各地要按照不低于在校生總數10%的比例確定助學金資助對象,按5%的比例確定獎學金評選對象。做好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首先爭取未升學的初、高中應屆畢業生全部參加預備勞動力培訓。確保完成不少于5萬人的年度培訓任務,確保培訓強度,培訓時間一般不低于半年,確保讓學生能學會一門技能,能拿到職業資格證書。
推動高校加強內涵建設
省政府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多渠道籌資近36億元,重點推動高校加強內涵建設。省教育廳指出,今年以至今后一個時期,我省高校應重點抓好教學和學科建設。實施“新世紀高等教育質量提升與教學改革工程”,擴大高校間教師互聘、學分互認、課程互選、設施互用的范圍,在各種形式的互動中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實習生:徐姣 通訊員 楊志剛 記者 王倩)